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雀 曹勋 〔宋代〕 群聚群武飞畏行,饮啄惊鸣顾无已。 多虞多事足机张,独宿蓬蒿信为美。
白话文翻译:
群鸟聚集,武勇地飞翔,畏惧前行, 它们在饮水和啄食时惊慌地鸣叫,不停地环顾四周。 多虑多事的人类总是设下机关, 而独自宿在蓬蒿中的黄雀,却相信那里是最美好的地方。
注释:
- 群聚群武飞畏行:群鸟聚集在一起,勇敢地飞翔,但又畏惧前行。
- 饮啄惊鸣顾无已:在饮水和啄食时,鸟儿惊慌地鸣叫,不停地环顾四周。
- 多虞多事足机张:人类因为多虑多事,总是设下各种机关来捕捉鸟类。
- 独宿蓬蒿信为美:黄雀独自宿在蓬蒿中,相信那里是最安全、最美好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黄雀》通过描绘黄雀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人类行为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曹勋观察到黄雀的生活习性后,结合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而创作的。诗中通过黄雀的形象,隐喻了作者对人类多虑多事、设下机关捕捉自然生灵的不满,以及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黄雀的形象,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类行为的批判。诗中“群聚群武飞畏行”描绘了鸟群的动态,而“饮啄惊鸣顾无已”则进一步展现了鸟儿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后两句“多虞多事足机张,独宿蓬蒿信为美”则是对人类行为的直接批评,同时也是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深沉,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群聚群武飞畏行”:描绘了鸟群聚集飞翔的场景,同时暗示了鸟儿对前行的畏惧。
- “饮啄惊鸣顾无已”:进一步描绘了鸟儿在饮水和啄食时的惊慌状态,不停地环顾四周,反映了它们对环境的敏感和警惕。
- “多虞多事足机张”:直接批评了人类因为多虑多事而设下机关捕捉鸟类的行为。
- “独宿蓬蒿信为美”:通过黄雀独自宿在蓬蒿中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类行为的批判。
修辞手法:
- 拟人:诗中将黄雀的行为拟人化,如“饮啄惊鸣顾无已”中的“惊鸣顾”,赋予了黄雀人类的情感和行为。
- 对比:通过黄雀与人类的对比,突出了自然与人类行为的差异,增强了诗歌的批判力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人类行为的批判,以及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通过黄雀的形象,作者表达了对人类多虑多事、设下机关捕捉自然生灵的不满,以及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雀:诗中的主要意象,代表了自然界的生灵,通过黄雀的形象,作者传达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人类行为的批判。
- 蓬蒿:象征了自然界的宁静和安全,黄雀独宿蓬蒿,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群聚群武飞畏行”描绘了什么场景? A. 鸟群聚集飞翔的场景 B. 鸟群在饮水和啄食的场景 C. 鸟群在设下机关的场景 D. 鸟群在独宿蓬蒿的场景
-
诗中“多虞多事足机张”批评了什么行为? A. 人类对自然界的观察 B. 人类设下机关捕捉鸟类 C. 人类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D. 人类对黄雀的独宿行为
-
诗中“独宿蓬蒿信为美”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界的观察 B. 对人类行为的批判 C. 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D. 对黄雀的独宿行为的赞赏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对战乱时代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描绘鸟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曹勋的《黄雀》: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了战乱时代的忧虑,而曹勋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曹勋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创作特点,有助于理解曹勋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