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日偶成六首 曹勋 〔宋代〕
雨过梅黄五月天,风林密处渐闻蝉。 直须破浪销烦暑,一顷波光一棹烟。
白话文翻译:
雨后,梅子黄熟的五月天,风穿过密林,渐渐听到蝉鸣。 只需乘船破浪,便可消除烦闷的暑气,一片波光中,船桨划过水面,留下一串烟雾。
注释:
字词注释:
- 梅黄:指梅子成熟时,果实呈现黄色。
- 风林密处:风穿过密集的树林。
- 渐闻蝉:渐渐听到蝉的鸣叫。
- 直须:只需。
- 破浪:乘船破开波浪。
- 销烦暑:消除烦闷的暑气。
- 一顷波光: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
- 一棹烟:船桨划过水面时留下的水雾。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雨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清凉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勋在夏日雨后,感受到自然美景和清凉气息时所作,通过描绘梅黄、风林、蝉鸣和波光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夏日清凉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夏日雨后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黄、风林、蝉鸣和波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诗中“直须破浪销烦暑”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的强烈向往,而“一顷波光一棹烟”则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乘船破浪时的美妙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曹勋清新自然的诗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雨过梅黄五月天”,描绘了雨后梅子黄熟的五月天,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 第二句“风林密处渐闻蝉”,通过风穿过密林,渐渐听到蝉鸣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夏日的氛围。
- 第三句“直须破浪销烦暑”,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的强烈向往,希望通过乘船破浪来消除烦闷的暑气。
- 第四句“一顷波光一棹烟”,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乘船破浪时的美妙感受,波光粼粼的水面和船桨划过水面时留下的水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画卷。
修辞手法:
- 比喻:“一顷波光一棹烟”中,将波光和船桨划过水面时留下的水雾比喻成一幅美丽的夏日画卷,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感。
- 拟人:“风林密处渐闻蝉”中,将风穿过密林的情景拟人化,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夏日清凉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描绘夏日雨后的景象,诗人展现了自然的美妙和清凉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凉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黄:梅子成熟时的黄色,象征着夏日的到来。
- 风林密处:风穿过密集的树林,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 蝉鸣:蝉的鸣叫,增强了夏日的氛围。
- 波光:波光粼粼的水面,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画卷。
- 一棹烟:船桨划过水面时留下的水雾,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梅黄”指的是什么? A. 梅花的黄色 B. 梅子成熟时的黄色 C. 梅树的叶子 答案:B
-
诗中“直须破浪销烦暑”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夏日的热爱 B. 对清凉的向往 C. 对自然的恐惧 答案:B
-
诗中“一顷波光一棹烟”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也描绘了夏日的美景,通过出猎的场景展现了夏日的热烈和活力。
- 杨万里《小池》:这首诗通过描绘小池的景色,展现了夏日的宁静和清新。
诗词对比:
- 曹勋的《夏日偶成六首》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比,前者更注重描绘夏日的清新和宁静,而后者则展现了夏日的热烈和活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特点。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有助于理解曹勋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