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歌为吴季子作 曹勋 〔宋代〕
佳人一往兮不来, 国为墟兮莫知。 侬自守兮谁依, 俟河清兮几时。 怅姑苏之崔嵬。
白话文翻译:
美丽的佳人一去不复返, 国家变成了废墟无人知晓。 我独自守候,谁能依靠, 等待黄河水清,何时才能实现。 我心中充满了对姑苏高耸的怅惘。
注释:
佳人:指吴季子,吴国的贵族。 墟:废墟,指国家衰败。 侬:我,古代吴地方言。 俟:等待。 河清:比喻时局清明,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怅:惆怅,忧愁。 姑苏:苏州的别称,这里指吴国的都城。 崔嵬:高大,这里形容姑苏城的雄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南宋初年诗人,官至礼部侍郎。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吴季子而作,吴季子是春秋时期吴国的贵族,诗中表达了对吴国衰败的哀悼和对佳人离去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佳人离去的描写,抒发了对吴国衰败的深切哀痛。诗中“佳人一往兮不来”一句,既表达了对佳人的思念,也隐喻了吴国的辉煌不再。“国为墟兮莫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衰败的景象,国家的废墟无人知晓,象征着吴国的没落和遗忘。“侬自守兮谁依”表达了诗人孤独无助的心情,而“俟河清兮几时”则寄托了对时局好转的期盼。最后一句“怅姑苏之崔嵬”,以姑苏城的高大形象,抒发了对故国的无限怀念和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佳人一往兮不来”:佳人离去不再归来,暗喻吴国的辉煌不再。
- “国为墟兮莫知”:国家变成了废墟,无人知晓,象征吴国的衰败。
- “侬自守兮谁依”:我独自守候,无人可以依靠,表达了孤独无助。
- “俟河清兮几时”:等待黄河水清,比喻等待时局好转,何时才能实现。
- “怅姑苏之崔嵬”:对姑苏城的高大形象感到惆怅,抒发了对故国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河清”比喻时局清明。
- 拟人:“佳人一往兮不来”将佳人拟人化,暗喻吴国的衰败。
- 对仗:“佳人一往兮不来,国为墟兮莫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佳人离去的描写,抒发了对吴国衰败的哀悼和对佳人离去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无限怀念和惆怅。
意象分析:
- 佳人:象征吴国的辉煌。
- 墟:象征吴国的衰败。
- 河清:象征时局的好转。
- 姑苏:象征吴国的都城,承载着对故国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佳人”指的是什么? A. 吴季子 B. 吴国的贵族 C. 诗人自己
- “国为墟兮莫知”中的“墟”是什么意思? A. 废墟 B. 城市 C. 乡村
- “俟河清兮几时”中的“河清”比喻什么? A. 时局清明 B. 黄河水清 C. 天气晴朗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吴越春秋》:描述吴越两国的历史和故事。
- 《姑苏台赋》:描写姑苏台的雄伟和历史。
诗词对比:
- 《吴歌为吴季子作》与《姑苏台赋》:两者都涉及吴国的历史和姑苏城,但前者侧重于抒发对故国的怀念和哀悼,后者则侧重于描写姑苏台的雄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吴越春秋》:详细描述了吴越两国的历史和故事,有助于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