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04 08:31:17

素手水晶盘。

垒起仙丸。

红绡碾碎却成团。

逗得安排金粟遍,何似鸡冠。

味胜玉浆寒。

只被宜酸。

莫将荔子一般看。

色淡香消僝僽损,才到长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作者:王仲甫 〔宋代〕

素手水晶盘。垒起仙丸。红绡碾碎却成团。逗得安排金粟遍,何似鸡冠。味胜玉浆寒。只被宜酸。莫将荔子一般看。色淡香消僝僽损,才到长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美味佳肴的精致与诱惑。诗人用素手捧着水晶盘,盘中堆起的仙丸(美食),经过红绡的碾磨,巧妙地成团。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金粟(珍贵的食物)被精心安排在旁,显得更为奢华。然而,这样的美食,虽然味道胜过寒冷的玉浆,却只被认为是酸的。不要把它们与荔子相提并论,因为它们的颜色淡雅、香气消散,似乎在长安时已经变得平凡而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注释

字词注释:

  • 素手:指白皙的手,象征美丽。
  • 水晶盘:用水晶制成的盘子,强调美食的珍贵与精致。
  • 仙丸:指美食,可能是指一种点心。
  • 红绡:红色的绡布,代表了精美的工艺。
  • 金粟:珍贵的食物,暗指华贵的盛筵。
  • 鸡冠:形容美食的形状,可能指代一种特殊的点心。
  • 玉浆:指一种美味的饮品,可能是指酒。
  • 荔子:荔枝,象征甜美的果实。

典故解析: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富贵与繁华,诗中提到长安,暗示这些美食在繁华与喧嚣中容易被忽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仲甫,宋代词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词风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宋代,正值繁华的城市生活,饮食文化盛行,诗人通过美食的描写,体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对美食的生动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开头的“素手水晶盘”便为整首词定下了优雅的基调,展现出一种精致的生活情趣。接着的“垒起仙丸”和“红绡碾碎却成团”,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道美食的制作过程,仿佛令读者能感受到那份色香味俱全的诱惑。

然而,随着词意的深入,诗人却通过“味胜玉浆寒”与“只被宜酸”的对比,逐渐揭示出一种生活的无奈与失落。即便是美味,也会在繁华中被忽视,最终变得平淡无奇。这种对比不仅使美食的珍贵与平常形成鲜明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词不仅仅是一首关于美食的赞美诗,更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瞬息万变的感慨。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对生活的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素手水晶盘”:描绘了精致的盘子和美丽的手,营造出优雅的氛围。
  • “垒起仙丸”:强调美食的精致与诱人。
  • “红绡碾碎却成团”:细腻的工艺,暗示美食的制作过程。
  • “逗得安排金粟遍,何似鸡冠”:将美食的奢华与平常进行对比,突显出其独特。
  • “味胜玉浆寒”:品味的比较,表现出美食的独特之处。
  • “只被宜酸”:反映出人们对美食的偏见与误解。
  • “莫将荔子一般看”:告诫人们不要以貌取食。
  • “色淡香消僝僽损,才到长安”:暗示美食在繁华中失去原有的魅力。

修辞手法:

  • 比喻:仙丸与美食的比喻,强调其独特性。
  • 对比:将美食与荔子、玉浆进行对比,显示出美食的失落。
  • 拟人:美食被赋予了情感与个性,使得描写更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食的细致描写,传达了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物质享受短暂性的感慨,展现了人们在繁华中对美好事物的遗忘与感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素手:美丽与优雅的象征。
  • 水晶盘:珍贵与华丽的体现。
  • 仙丸:美食的象征,体现生活的享受。
  • 红绡:工艺的精致,表现对细节的关注。
  • 长安:繁华与喧嚣的象征,反映生活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素手水晶盘”中的“素手”主要指代什么?
    A. 白皙的手
    B. 粗糙的手
    C. 干燥的手

  2. 诗中提到的“金粟”象征了什么?
    A. 贫穷
    B. 珍贵的食物
    C. 普通的食物

  3. 诗人用“莫将荔子一般看”想要表达什么?
    A. 美食的普遍性
    B. 不要以貌取食
    C. 食物的平常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 李清照
  • 《蝶恋花》 苏轼

诗词对比:

  • 王仲甫的《浪淘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前者更侧重对美食的描写,后者则着重于情感的表达。两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生活的美好与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仲甫传》

这些书籍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词人的创作背景及其作品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