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洞》

时间: 2025-01-02 22:01:26

得得篮舆蹑紫烟,青山买断不劳钱。

孤峰峭耸云间柱,大涤深藏洞里天。

一派飞泉成舞翠,千寻秀石屡来贤。

上方犹有奇观在,更欲扪萝到绝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得篮舆蹑紫烟,青山买断不劳钱。孤峰峭耸云间柱,大涤深藏洞里天。一派飞泉成舞翠,千寻秀石屡来贤。上方犹有奇观在,更欲扪萝到绝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乘着小舟踏上紫色的烟雾,游览青山美景,仿佛没有花费一分钱。高耸的孤峰像是支撑云朵的柱子,而大涤洞深藏着如同天幕一般的景色。飞泉如舞,翠色摇曳,千寻的美石屡屡吸引着贤者。山顶上还有奇妙的景观,诗人更想攀爬藤萝到达山巅。

注释:

  • 篮舆:指用竹子编成的小舟,这里用来比喻轻松的出行方式。
  • 紫烟:形容青山间的云雾,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 青山买断不劳钱:形容游览青山的乐趣,似乎不需要花费金钱。
  • 孤峰:指高耸的山峰,显得巍峨挺拔。
  • 大涤:特指大涤洞,这里是一个著名的景点。
  • 飞泉:形容泉水从高处飞流而下的情景。
  • 扪萝:攀爬藤萝,形容攀登的过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成,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作品中常表现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而受到赞誉。他的诗风常融入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览大涤洞时创作而成,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大涤洞作为当时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诗歌鉴赏:

王成的《大涤洞》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美的绝妙与诗人内心的陶醉。诗中的“得得篮舆蹑紫烟”开篇便引人入胜,画面感强烈,仿佛可以看到诗人轻舟荡漾于云雾之间,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幽美。接着,诗人以“青山买断不劳钱”表达了无须花费金钱,便能欣赏到如此美丽的风景,这种自由自在的心态令人向往。

“孤峰峭耸云间柱”则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山峰,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仿佛这座山峰是天际的支柱,象征着大自然的伟岸和人类的渺小。后面的“飞泉成舞翠”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泉水飞流而下,宛如翩翩起舞,生动展现了自然的灵动与活力。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奇观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高峰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一句“更欲扪萝到绝巅”表达了他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这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情厚谊,使得这首诗在古典诗词中显得尤为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得得篮舆蹑紫烟:形象地描绘了乘舟游览的情景,给人以轻松的感觉。
  • 青山买断不劳钱:表达游览美景的乐趣,暗示自然的馈赠。
  • 孤峰峭耸云间柱:描绘孤立的高峰,展现其傲然挺立的姿态。
  • 大涤深藏洞里天:强调大涤洞的神秘与美丽,仿佛另一个天界。
  • 一派飞泉成舞翠:生动形象地表现泉水飞流的景象。
  • 千寻秀石屡来贤:意指美石常吸引文人雅士前来欣赏。
  • 上方犹有奇观在:暗示山顶的美景尚未尽览。
  • 更欲扪萝到绝巅:表达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峰峭耸云间柱”,以柱子比喻高峰,增强了形象性。
  • 拟人:如“一派飞泉成舞翠”,将泉水拟人化,赋予其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向往高峰、探索未知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篮舆:象征轻松的旅行。
  • 青山: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壮观。
  • 孤峰:象征独立与高尚的追求。
  • 大涤洞:代表神秘与美好。
  • 飞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动感。
  • 奇观:象征未知的美好和探索的欲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篮舆”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船
    • B. 一种车
    • C. 一种房屋
    • D. 一种工具
  2. 诗句“孤峰峭耸云间柱”中,“柱”是指什么?

    • A. 一根柱子
    • B. 高峰
    • C. 河流
    • D. 一棵树
  3. 诗人希望攀爬到哪里?

    • A. 山脚
    • B. 山腰
    • C. 山顶
    • D. 山谷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王成的《大涤洞》与李白的《庐山谣》都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但王成更注重细致的描绘和心灵的感受,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的气势和浪漫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华诗词鉴赏辞典》
  • 《王成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