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出城》

时间: 2025-01-06 13:12:59

温饱能消底,奔忙自作痴。

平生脚已茧,今日鬓将丝。

山刻霜馀骨,梅临水底枝。

只嫌长落莫,不道许幽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岁晚出城
作者:杨万里 〔宋代〕

温饱能消底,奔忙自作痴。
平生脚已茧,今日鬓将丝。
山刻霜馀骨,梅临水底枝。
只嫌长落莫,不道许幽奇。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日常忙碌让我迷失了方向。
我这一辈子走了不少路,今天却发现鬓发已白。
山石上留下了霜冻的痕迹,梅花正临水而生。
只觉得长久的堕落令人厌烦,却不知其中也有幽静的奇妙。

注释

字词注释:

  • 温饱:指生活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 奔忙:忙碌、奔波。
  • :指脚因走路多而磨出的茧子。
  • 鬓丝:鬓发变白。
  • 霜馀骨:山上剩下的霜冻,形容寒冷。
  • :指梅花,象征高洁。
  • 幽奇:指幽静而奇特的美好事物。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常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与高洁,具有隐喻的意义。梅花在寒冬中开花,象征着不屈的精神和美丽的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诗风注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常展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岁晚出城》创作于晚冬时节,诗人感受到生活的忙碌与疲惫,然而在自然的景色中又有所领悟,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与对幽静之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以“出城”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在岁末时节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留恋。诗人开篇提到“温饱能消底”,从物质层面上看,生活已经有所改善,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奔忙自作痴”的迷惘。这样的反思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无奈,表面上似乎是安稳的生活,实际上却隐藏着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平生脚已茧,今日鬓将丝”则进一步揭示了岁月的流逝,诗人在回首自己的生活时,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自身的苍老。这里的“脚已茧”与“鬓将丝”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辛劳与跋涉,后者则传达出人生的无奈与变迁。

接下来的“山刻霜馀骨,梅临水底枝”通过自然的景象展现出一种静谧与美好。霜与梅花的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高洁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最后一句“只嫌长落莫,不道许幽奇”则表达了对长久堕落的厌倦,同时也提示人们要珍惜生活中的幽静与奇妙之处。

整首诗透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热爱与反思,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与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温饱能消底”:生活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2. “奔忙自作痴”:忙碌的生活让人迷失方向。
  3. “平生脚已茧”:走过很多路,脚上磨出了茧。
  4. “今日鬓将丝”:今天发现鬓发已白。
  5. “山刻霜馀骨”:山上残留的霜冻。
  6. “梅临水底枝”:梅花在水边开放。
  7. “只嫌长落莫”:只觉得长久的堕落令人厌烦。
  8. “不道许幽奇”:却不知其中也有幽静的奇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忙碌与迷失比作“自作痴”。
  • 对仗:如“温饱”与“奔忙”,“鬓丝”与“脚茧”形成对比。
  • 意象:使用“霜”和“梅”展现自然的美与生命的脆弱。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们在物质满足之后的精神迷失,呼唤人们珍惜生活中的静谧与美好,反思人生的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温饱:象征物质生活的满足。
  • 脚茧:象征辛勤劳作与人生的历程。
  • 鬓丝: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 :象征寒冷和岁月的无情。
  • :象征高洁、坚韧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奔忙自作痴”是指什么?
    A. 忙碌的生活让人迷失方向
    B. 生活富裕
    C. 享受生活
    答案:A

  2. 诗中“梅”的意象象征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坚韧与高洁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B

  3. “平生脚已茧,今日鬓将丝”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B. 对年轻时光的向往
    C.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2.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杨万里《岁晚出城》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杨万里更注重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豪情与对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3. 《杨万里诗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