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傅安道郎中将漕七闽二首 其二
杨万里
把酒春如许,论诗夜未央。
相逢便金石,何必试冰霜。
离合知难免,愁思自不忘。
它年一茅屋,公肯访荒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朋友相聚时的欢愉与对未来的期待。把酒言欢,春天的夜晚如此美好,诗歌的交流却还没有结束。相遇的情谊如同金石般坚固,何必去试探彼此的感情是否像冰霜般脆弱。离别与重逢是人生常态,忧愁的思绪自然不能忘怀。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年,我的小茅屋能有你来访,哪怕是在那荒凉的地方。
注释:
- 把酒:举杯饮酒,表示欢聚。
- 春如许:春天如此美好。
- 论诗:谈论诗歌。
- 夜未央:夜还没有结束。
- 金石:比喻情谊深厚。
- 试冰霜:比喻试探感情的脆弱。
- 离合:离别与相聚。
- 愁思:忧愁的思绪。
- 茅屋:简陋的房屋,象征贫困但温馨的家。
典故解析:
“金石”常用来形容坚固的友谊,出自《诗经》。古人认为金石之坚,象征着不变的情谊。而“冰霜”则常用来比喻冷淡、脆弱的情感。诗人在这里用对比手法,强调真正的友情是坚固的,不必用冰霜来试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属于“江西诗派”。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与好友傅安道相聚之际。傅安道即将出任职务,诗人借酒言欢,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离合无常。
诗歌鉴赏:
本首诗以自然、真实的情感为基础,通过酒杯的举动和诗歌的交流,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首句“把酒春如许”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仿佛春天的气息在酒杯中流淌。接着“论诗夜未央”,则将诗人的情感与夜晚的悠长结合,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友情的珍贵。
“相逢便金石”一句,诗人用金石来比喻他们的友情,说明这种关系的牢固。同时,诗人也意识到人生的离合是常态,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期待。最后两句提到“它年一茅屋”,把情感的归宿寄托在简陋的茅屋中,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真挚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情的珍惜,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把酒春如许:举杯畅饮,春天如此美好。
- 论诗夜未央:谈论诗歌,夜还未结束。
- 相逢便金石:相遇的情谊如金石般坚固。
- 何必试冰霜:何必去试探彼此的情感。
- 离合知难免:离别与重聚是人生常态。
- 愁思自不忘:忧愁的思绪自然不能忘怀。
- 它年一茅屋:希望未来的某一年,我的小茅屋能有你来访。
- 公肯访荒凉:哪怕是在荒凉的地方,你是否愿意来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石”比喻友谊的坚固。
- 对仗:如“离合知难免,愁思自不忘”,对称出离别与思念的主题。
- 排比:通过“把酒”、“论诗”、“相逢”等动作,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待。诗人在欢聚中感悟人生的离合,流露出一种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着欢乐、友谊的聚会。
- 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金石:象征坚固与永恒的友谊。
- 冰霜:象征脆弱与冷淡的感情。
- 茅屋:象征简单却温馨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把酒春如许”,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欢乐
C. 忧愁 -
“相逢便金石”中的“金石”比喻了什么? A. 友谊的坚固
B. 生意的繁荣
C. 自然的景色 -
诗中提到的“茅屋”象征了什么? A. 富贵
B. 贫困却温馨的生活
C. 奢华的居所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饮酒表达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杨万里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自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