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 其七》

时间: 2024-09-19 22:08:52

落落谋生拙,庭虚半绿苔。

定知无鬼笑,常恐有人哀。

白雨凉孤榻,红梨醉一杯。

阿谁同领略,心与百花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落谋生拙,庭虚半绿苔。
定知无鬼笑,常恐有人哀。
白雨凉孤榻,红梨醉一杯。
阿谁同领略,心与百花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的闲居生活,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诗人生活拮据,居所庭院空旷,青苔覆盖了一半的地面。他知道这里不会有鬼怪来嘲笑,但却常常担忧有人会因为他的处境而感到悲伤。细雨轻拂,凉意袭来,孤独的榻上,他品尝着醉人的红梨酒。此时,他希望能有知音共赏这份美好,心中与百花一起绽放。

注释:

字词注释:

  • 落落:形容人孤单或处境艰难的样子。
  • 谋生拙:谋生手段笨拙,不善于生存。
  • 庭虚:庭院空旷,缺乏生气。
  • 无鬼笑:没有鬼怪来嘲笑自己,暗指环境的安全。
  • 常恐有人哀:常常担心有人会因自己的生活而感到悲伤。
  • 白雨凉孤榻:白色的细雨洒落,凉意袭来,独自坐在榻上。
  • 红梨醉一杯:指品尝红梨酒,感到微醺。
  • 同领略:希望有朋友一同欣赏。
  • 心与百花开:心情如百花般绽放,表现出内心的愉悦。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白雨”和“红梨”可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常以自然之美和饮酒来陶冶情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以壮,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闲居时,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内心的孤独。明代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因为政治原因选择隐居,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无奈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闲居 其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闲居生活中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落落谋生拙,庭虚半绿苔”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的真实感受。庭院的空旷和青苔的生长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

接下来的“定知无鬼笑,常恐有人哀”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自知,虽然没有外界的嘲讽,内心的孤独却让他常常感到忧虑。这种自我反思的情绪让整首诗更加深刻,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敏感。

“白雨凉孤榻,红梨醉一杯”中的细雨和红梨酒则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生活乐趣的追求。细雨的清新与红梨的美味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温馨的氛围。

最后一句“阿谁同领略,心与百花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相伴的渴望,希望能有知己共享这份美好。整首诗在孤独与自然的交织中,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愁绪与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落落谋生拙:表达了诗人生活的拮据和无奈。
  2. 庭虚半绿苔:描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荒凉和生机的缺乏。
  3. 定知无鬼笑:表示诗人对环境的自知之明,释然于无畏的状态。
  4. 常恐有人哀:流露出诗人对他人情感的敏感和对自己境遇的担忧。
  5. 白雨凉孤榻:描绘了细雨带来的凉意,表现出孤独的情境。
  6. 红梨醉一杯: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7. 阿谁同领略:渴望有朋友一同分享美好时光。
  8. 心与百花开:表达诗人心灵与自然的共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与百花开”,用花的绽放比喻内心的愉悦。
  • 拟人:如“白雨凉”,赋予雨以凉意,增加了情境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使得诗句富于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与自然之美,以及对友谊的渴望。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绿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苍凉。
  2. 白雨:象征着自然的清新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3. 红梨: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享受。
  4. 孤榻:象征着孤独的生活状态。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生活的无奈,又有对自然美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所描述的环境是怎样的? a) 繁华热闹
    b) 荒凉孤寂
    c) 宁静祥和
    d) 迷雾重重

  2. “白雨凉孤榻”中的“白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清新宁静
    d) 激动

  3. 诗中诗人最渴望的是什么? a) 财富
    b) 名声
    c) 友谊和共赏
    d) 知识

答案:

  1. b) 荒凉孤寂
  2. c) 清新宁静
  3. c) 友谊和共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梁以壮的《闲居 其七》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主题上都有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思考。不同的是,梁以壮更加突出内心的忧虑和对友谊的渴望,而王维则展现了一种更为宁静的孤独感。两者都体现了文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