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8:52:00

人以居郊僻,心为读易柔。

于人无可怒,经岁不生愁。

天地还消长,风云任去留。

与谁曾计校,呼马亦呼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以居郊僻,心为读易柔。
于人无可怒,经岁不生愁。
天地还消长,风云任去留。
与谁曾计校,呼马亦呼牛。

白话文翻译

人住在偏僻的乡村,心中因读书而变得柔和。
对他人没有怨恨,整年都不愁苦。
天地间的事物总在变化,风云随意来去。
与谁去计较这些呢,骑马的也好,放牛的也好。

注释

字词注释:

  • 郊僻:偏远的地方,指乡村。
  • 读易柔:因读书而心境柔和。
  • 可怒:生气、愤怒。
  • 经岁:经过一年。
  • 消长:指事物的变化和生长。
  • 风云:指自然现象,象征世事变迁。
  • 计校:计算、计较。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与人心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以壮,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流露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诗作于明代,社会动荡,诗人选择隐居以求内心的安宁,表现出当时人们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闲居其一》描绘了一个隐士的闲适生活,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态。首句“人以居郊僻,心为读易柔”直接表达了诗人选择偏远乡村隐居的原因,以及通过读书而获得的内心柔和。这种选择反映了诗人对外部纷扰的厌倦,以及寻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接下来的“于人无可怒,经岁不生愁”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淡泊与宁静,表明他与周围人际关系的和谐,心中无怒,生活中无愁,展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和超然的境界。诗人通过与自然的联系,表现了对世事的漠然态度。

“天地还消长,风云任去留”则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理解,天地的变化与风云的变幻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变迁,诗人对此持开放态度,随遇而安,显示了他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最后一句“与谁曾计校,呼马亦呼牛”则是诗人对事物看法的总结,强调了生活的简单与自然,不需要与他人计较,随心而动,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境中,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是对简朴、宁静生活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以居郊僻:人选择住在偏远的地方。
  2. 心为读易柔:读书使他的心境变得柔和。
  3. 于人无可怒:对他人没有怨恨或愤怒。
  4. 经岁不生愁:整年都没有烦恼。
  5. 天地还消长:天地间的事物在不断变化。
  6. 风云任去留:风云随意来去,象征世事的无常。
  7. 与谁曾计校:与谁去计较这些变化呢。
  8. 呼马亦呼牛:骑马的和放牛的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态度与自然的变化相联系。
  • 对仗:如“呼马亦呼牛”,形成了整齐的结构。
  • 拟人:风云的变化仿佛有自己的意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淡泊态度,提倡简朴和宁静的生活方式,反映了诗人对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和内心的平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郊僻:象征宁静与安逸。
  • 读书:象征智慧与内心的柔和。
  • 天地、风云:象征自然变化与人生无常。
  • 马、牛:象征简单的乡村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选择居住在什么地方? A. 市区
    B. 郊外
    C. 海边
    D. 山顶

  2. 诗中提到的“呼马亦呼牛”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动物的喜爱
    B. 生活的简单与自然
    C. 对农业的依赖
    D. 对他人的计较

  3. 诗中的“天地还消长”意味着什么? A. 事物在不断变化
    B. 生活的无趣
    C. 诗人的孤独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梁以壮的《闲居其一》在生活态度上同样强调自然与闲适,但更侧重于哲学思考和内心平和的表达,而陶渊明则更强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归属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