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悼亡潘岳赋,忆弟杜陵诗。
百感逢秋集,孤吟有梦知。
寓公嗟落寞,病骨枕支离。
余亦同枯寂,萧萧换鬓丝。
白话文翻译:
悼念潘岳的赋文,回忆起弟弟杜陵的诗作。
在这个秋天,我百感交集,孤独地吟唱着,心中有梦可知。
寓公感叹自己的落寞,病骨枕边支离。
我也同样感到枯寂,白发渐渐增多,显得萧条。
注释:
- 潘岳:西晋著名文人,以赋闻名。
- 杜陵:指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常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
- 寓公:指寓居的朋友,可能指作者的友人或同道中人。
- 枕支离:形容身体虚弱,难以支撑。
- 萧萧换鬓丝:形容年华渐逝,白发渐生,感到孤独与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中玉,清代诗人,生于文人荟萃的时代,深受传统文化影响。他的诗风多表现个人情感,尤其在忧伤、怀旧方面尤为突出。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秋季,正值诗人经历个人丧失与孤独之时,感叹生命的无常与朋友的离世,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生命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蕴含了深厚的个人情感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开篇便提到悼亡与怀念,直接引入了失落的主题,潘岳与杜甫分别象征着不同的文化记忆与诗歌传统。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孤独感。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秋天的氛围,秋天常常象征着衰败与思念,诗人通过孤吟的方式,进一步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惆怅。最后两句则将个人的身体状态与心理感受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也渗透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感叹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悼亡潘岳赋,忆弟杜陵诗。
表达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与对兄弟的追忆,开篇即引入失落的主题。 -
百感逢秋集,孤吟有梦知。
在秋天的氛围中,诗人感慨万千,孤独地吟唱,心中依然有梦。 -
寓公嗟落寞,病骨枕支离。
描绘寓公的孤独与身体的虚弱,反映出诗人对友人境况的同情。 -
余亦同枯寂,萧萧换鬓丝。
表达自身的枯寂感受,白发渐生,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悼亡潘岳赋,忆弟杜陵诗”形成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秋天作为孤独与悲伤的象征,深化了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亡友的怀念与自身的孤独感,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孤独,传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衰亡与思念,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
- 病骨:表现身体的虚弱,象征生命的无常。
- 白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潘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汉代
B. 唐代
C. 晋代
D. 宋代 -
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怀念与孤独
C. 愤怒
D. 疲惫 -
诗中提到的“病骨”主要指什么?
A. 身体虚弱
B. 心灵孤独
C. 生活贫困
D. 记忆模糊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石中玉的《题赵桐孙鸿爪集 其二》与杜甫的《秋夕》,两者都表达了秋天的萧瑟与内心的孤寂,但石中玉更强调个人的怀旧与对友人的追忆,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对社会现状的关切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石中玉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大辞典》
- 《杜甫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