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雍野堂赞》
时间: 2025-01-01 12:51: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僧雍野堂赞
作者:陈著 〔宋代〕
野堂之野,大千世界。
野堂之堂,匪茅一把。
也无籓篱,也无閒架。
风月往来,云壑上下。
空空洞洞,规模广大。
是真非真,是假非假。
善哉善哉,无成无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空旷的野堂,象征着无限的自然与自由。野堂之野,就像是大千世界,广阔无垠;而其堂却不是一把草茅搭成的简陋之处。这里没有围栏,也没有任何闲杂之物,既没有人为的限制,亦没有繁琐的装饰。风与月在此往来,云与山在此上下流动,整个环境显得空空荡荡,规模广阔。这里的真实与虚假都变得模糊不清,最终达到了“无成无坏”的境地,表达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注释
- 野堂:意指自然中的堂屋,象征一种隐居的生活。
- 匪茅一把:不是用一把茅草搭成的,形容其堂的简陋。
- 籓篱:围栏,指人为的限制。
- 閒架:闲置的架子,暗指无用之物。
- 风月往来,云壑上下: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和流动。
- 空空洞洞,规模广大:形容空间的辽阔和空旷。
- 真非真,是假非假:探讨真实与虚假的关系。
- 善哉善哉,无成无坏:赞美这种无为而治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生于宋代,是一位僧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隐居的环境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受时代影响,诗人常常通过简练的语言来探讨哲学与人生的意义。
诗歌鉴赏
《僧雍野堂赞》以简练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空旷而自然的聚居之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纷争的超脱。诗中通过对“野堂”这一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与世无争的理想境界,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诗的开篇便将“野堂”与“大千世界”相提并论,展现了其广阔性和无限可能。接着,诗人指出这座堂屋的简陋,既是对物质世界的告别,也是向精神世界的探索。通过描绘风月、云壑,诗人不仅塑造了一个优美的自然景象,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诗的最后几句则引导读者思考真与假、成与坏之间的关系,探讨人在宇宙中的位置。整个诗歌的情感基调可谓清新脱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堂之野,大千世界:自然的堂屋,象征着无垠的天地。
- 野堂之堂,匪茅一把:堂屋不简陋,暗示精神的高尚。
- 也无籓篱,也无閒架:没有人为的限制,体现出自由。
- 风月往来,云壑上下:自然景象的自由流动,生机勃勃。
- 空空洞洞,规模广大:空间的辽阔,给人以开阔的心境。
- 是真非真,是假非假:对真与假的思考,哲学的深度。
- 善哉善哉,无成无坏:对无为而治的赞美,体现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野堂”比作大千世界,展现其广大。
- 对仗:如“风月往来,云壑上下”,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探讨了真与假、成与坏的哲理,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堂:象征隐居生活的理想空间。
- 风月:代表自然的变化与美好。
- 云壑:象征深邃与广阔,暗示人生的深度和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野堂”象征什么?
- A. 物质世界
- B. 自然状态
- C. 社会纷争
-
“也无籓篱,也无閒架”表达了什么?
- A. 对物质的追求
- B. 对自由的渴望
- C. 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
诗中“是真非真,是假非假”反映了什么思考?
- A. 追求真实
- B. 对人生的思考
- C. 生活的无常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展现隐居生活的淡泊与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大典》
- 《诗词曲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