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灵石方丈》

时间: 2025-01-17 09:39:44

偶因尘隙游灵石,不觉夷犹到夜深。

坐对半窗山月影,参成一片白云心。

螀著露更相调,老叶无风也自吟。

分得僧床伴僧梦,梦阑诗料满山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灵石方丈
偶因尘隙游灵石,不觉夷犹到夜深。
坐对半窗山月影,参成一片白云心。
螀著露更相调,老叶无风也自吟。
分得僧床伴僧梦,梦阑诗料满山林。

白话文翻译:

在灵石方丈偶然游玩,因尘埃的缝隙,未觉已是夜深。
坐在半窗前,面对山中月影,心中参悟成一片白云。
蛐蛐在露水中更添乐趣,老叶无风也自发吟唱。
我得以与僧床相伴,共同做梦,梦中诗意满山林。

注释:

  • 尘隙:指尘埃的缝隙,暗喻生活琐事的干扰。
  • 夷犹:不觉,形容时间的流逝。
  • 半窗:指窗户的一半,象征着对外界的观察。
  • 月影:山中月光的影子,营造宁静的氛围。
  • 螀著:螳螂,暗示自然的声音。
  • 老叶:树叶,代表岁月的积淀。
  • 分得:分享或获得的意思。
  • 僧床:僧人的床,象征着修行的生活。

典故解析:

“灵石”常被视为修道之地,象征着清静与自然的结合,诗中提到的“僧床”也指向佛教文化中的修行生活。梦境与现实交织,表现出诗人在自然中感悟人生哲理的心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盛的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夜晚的游玩中写成,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宿灵石方丈》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夜深时分的静谧思索。诗的开头通过“尘隙”引入,暗示生活中的琐碎与纷扰,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诗人进入了一种超然的境界。月影与白云的意象交融,传达出一种心灵的解脱与宁静。诗中的“老叶无风也自吟”更是体现了自然界与诗人内心的和谐,传递出一种内心的自得和安宁。最后,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及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偶因尘隙游灵石”:偶然因生活琐事来到灵石,暗示一种无意的探寻。
    2. “不觉夷犹到夜深”:时间的流逝让人自然而然地沉浸在思考中。
    3. “坐对半窗山月影”:坐在窗前,面对山月,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4. “参成一片白云心”:通过观察,心中涌起对自然的感悟。
    5. “螀著露更相调”:自然的声音与露水交融,增添了夜的诗意。
    6. “老叶无风也自吟”:即使没有风,老树也在吟唱,象征生命的延续。
    7. “分得僧床伴僧梦”:与僧人同处一室,分享梦境,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
    8. “梦阑诗料满山林”:梦境中涌现出诗意,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云”比作心境,表现出心灵的自由。
    • 拟人:老叶在无风中吟唱,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中有几处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灵石:象征着修道与清静。
  • 月影:代表着宁静与思考。
  • 白云: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纯净。
  • 老叶:暗示岁月的积淀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石”代表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修道之地
    C. 一种食物

  2. “老叶无风也自吟”中的“吟”指的是什么? A. 唱歌
    B. 读书
    C. 思考

  3. 诗人通过“月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宁静
    C. 兴奋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陈著的《宿灵石方丈》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秋天的意境,而陈著则着重于夜晚的宁静与思考。两者都反映了文人对自然的感悟,但风格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宿灵石方丈》的艺术魅力及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