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贵池秋晚
作者: 华岳 〔宋代〕
暮色千林薄,秋空万里长。
寒蝉鸣晚树,归棹发斜阳。
水远天同碧,风高叶脱黄。
星星老蓬鬓,不觉到潘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的秋天景色:暮色渐浓,树林显得稀薄,秋天的天空显得辽阔。寒蝉在晚树上鸣叫,归来的船只在夕阳的映照下划动。远处的水面与天空同样碧蓝,秋风高扬,树叶飘落成黄。星星点点,仿佛在提醒我已到达潘郎的身边,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注释:
- 暮色:指傍晚的光线。
- 千林薄:树林数量众多,显得稀薄,暗含秋天的萧瑟。
- 寒蝉:秋天鸣叫的蝉,象征着寒冷和寂寞。
- 归棹:指归来的船只,"棹"为划船的桨。
- 斜阳:傍晚的阳光,光线倾斜。
- 水远天同碧:水面与天空同样清澈湛蓝。
- 风高叶脱黄:秋风劲吹,树叶纷纷脱落,变黄。
- 星星老蓬鬓:形容星星如同老者的头发,表示夜晚的到来。
- 潘郎:指潘江的郎君,象征着归属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岳,字仲明,号山人,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山水诗著称,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思考。华岳的诗风清新质朴,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天的傍晚,正值自然界色彩渐变之时,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深刻体悟。诗中对寒蝉的描写,也象征着生命的孤独与脆弱,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诗歌鉴赏:
《贵池秋晚》是一首颇具情感的秋日诗作,华岳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傍晚的独特风貌。诗的开头“暮色千林薄,秋空万里长”便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秋意,暮色降临,树林显得稀疏,给人一种空灵而略显凄凉的感觉。
“寒蝉鸣晚树,归棹发斜阳”,通过寒蝉的鸣叫,增添了自然的音韵美,同时也渲染了一种孤寂的氛围。归来的船只在夕阳的映照下,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仿佛在暗示着人生的归途和流逝的时光。
接下来的“水远天同碧,风高叶脱黄”则描绘了水天一色的美丽画面,风起时叶落,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暗示着生命的更迭与无常。而最后一句“星星老蓬鬓,不觉到潘郎”则以星星比作老者的蓬发,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对往昔的怀念,潘郎的出现则增添了一丝温情,似乎在回忆美好的过往。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秋天的自然景色,又融入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情思,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和情感,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暮色千林薄:傍晚的光影使得树林显得稀薄,展现出秋天的萧条。
- 秋空万里长:秋天的天空显得辽阔,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 寒蝉鸣晚树:寒蝉在晚上的树上鸣叫,增添了孤独感。
- 归棹发斜阳:归来的船在夕阳下划过,象征着生活的归宿。
- 水远天同碧:远处的水面与天空一色,描绘了和谐的自然景象。
- 风高叶脱黄:秋风吹拂,树叶纷纷飘落,表现出秋天的特征。
- 星星老蓬鬓:星星如同老人的白发,暗喻时间的流逝。
- 不觉到潘郎:不知不觉中已来到潘郎的身边,象征着对往事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星星老蓬鬓”,将星星比作老人的白发,形象生动。
- 拟人:寒蝉的鸣叫赋予了情感,让自然更具生命力。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深刻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暮色:象征着结束与回忆。
- 寒蝉:象征孤独与脆弱。
- 斜阳:象征温暖与归属。
- 星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用什么意象来表现时间的流逝?
- A. 暮色
- B. 星星
- C. 风
- D. 树叶
-
“归棹发斜阳”中的“归棹”指的是什么?
- A. 离开的船
- B. 回来的船
- C. 大海
- D. 夕阳
-
诗中提到的“寒蝉”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兴奋
-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杜甫
- 《山中秋晓》- 王维
诗词对比:
对比华岳的《贵池秋晚》与杜甫的《秋夕》,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华岳更侧重于自然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感受,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
- 《华岳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