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权直罢归和朱约山韵》
时间: 2025-01-04 08:06: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云舒卷无声画,
醉石敲推一色棋。
试问挂瓢栖碧洞,
何如襆被卧彤闱。
梦中芳草还成路,
别后黄花又是时。
羞杀今年堂上燕,
片心寄与雁南飞。
白话文翻译:
闲云在空中舒展和卷起,仿佛无声的画作;
醉了的石头敲打着棋子,推着一色的棋局。
我试问那挂着瓢的栖息于碧洞里的人,
与我在温暖的红墙里卧躺,哪个更好呢?
梦中那芳草仍然成了我的归路,
别后那黄花又到了时节。
今年的燕子在堂上飞来飞去,我感到羞愧,
我那片深情寄托给了南飞的雁。
注释:
- 闲云:指悠闲的云彩,象征宁静自在的生活状态。
- 醉石:指陶醉于棋局中的人或物,表现出对棋的沉迷。
- 挂瓢:指挂着水瓢的人,象征隐士或过着简朴生活的人。
- 碧洞:清幽的山洞,象征隐逸的生活。
- 襆被:指厚重的被子,暗喻富贵舒适的生活环境。
- 彤闱:指红色的门窗,象征富贵的居所。
- 芳草:指美好的道路或希望。
- 黄花:指秋天的菊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情感。
- 燕:指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典故解析:
本诗提及的“挂瓢栖碧洞”出自隐士生活的理想,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黄花”暗合了“离别”的主题,菊花在古代常与别离相联系,尤其在秋天,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子华,号山谷,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国家沦陷时坚持抗元,最终被俘而殉国,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忠臣形象。
创作背景:
《翰林权直罢归和朱约山韵》写于文天祥晚年,正值国家危难之际。诗中流露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闲云、醉石、碧洞、彤闱等意象,构建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处境的思考。诗人以闲云缓慢的舒卷,暗喻自己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世俗繁华和喧嚣的无奈与逃避。醉石与棋局的结合,既表现了生活的乐趣,也反映了内心的沉醉与迷惘。
而“试问挂瓢栖碧洞”则引导读者思考隐士的生活与繁华世界的区别,展现了诗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此后,通过“梦中芳草还成路”的描绘,诗人将现实与梦境相结合,表达了自己心中不灭的希望与追求。
最后一联中,燕子与雁的对比,传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对情感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深情厚谊的珍视。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出文天祥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闲云舒卷无声画:描绘了闲适的自然景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醉石敲推一色棋:表现了对棋艺的热爱,暗示诗人的心境。
- 试问挂瓢栖碧洞:提问隐士的生活,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何如襆被卧彤闱:对比隐逸与富贵的生活,表达内心的矛盾。
- 梦中芳草还成路:梦境中的希望,象征归路与追求。
- 别后黄花又是时:感叹时间流逝,表示对离别的惆怅。
- 羞杀今年堂上燕:对燕子的羡慕与自愧,反映出诗人的情感。
- 片心寄与雁南飞:表达对远方的思念与寄托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闲云”与“醉石”,分别比喻心境的宁静与迷醉。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艺术效果。
- 象征:燕子与雁象征着不同的情感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与繁华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现实困境的感慨,以及对情感寄托的深思。表现了文天祥作为爱国者的复杂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由的渴求,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意象分析:
- 闲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束。
- 醉石:象征对生活乐趣的沉醉。
- 碧洞:象征隐逸和宁静。
- 襆被:象征富裕与安逸。
- 燕、雁:象征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闲云”象征什么?
A. 繁华
B. 自由
C. 伤感
D. 忧愁 -
“梦中芳草”代表什么?
A. 失去的希望
B. 归路和希望
C. 离别
D. 现实的困境 -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快
B. 愁苦
C. 忧伤与思念
D. 自豪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思乡与情感的诗作。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展现了豪情与对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同样描绘了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友谊和离愁。
- 《秋夕》(杜甫):通过秋天的意象展现时光流逝与忧虑,情感基调与本诗相似,但风格上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文天祥诗文集》
- 各类古诗词解析书籍与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