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鱼台》

时间: 2024-09-19 21:23:27

晨炊发鱼台,碎雨飞击面。

团团四野周,冥冥万象变。

疑是江南山,烟雾昏不见。

岂知此中原,今古经百战。

英雄化为土,飞雾洒郊甸。

天寒日欲短,游子泪如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晨炊发鱼台,碎雨飞击面。
团团四野周,冥冥万象变。
疑是江南山,烟雾昏不见。
岂知此中原,今古经百战。
英雄化为土,飞雾洒郊甸。
天寒日欲短,游子泪如霰。

白话文翻译:

清晨在发鱼台上炊煮,细雨轻轻打在脸上。四周环绕着一片迷蒙,万物似乎都在变化。疑似是江南的山,烟雾弥漫,看不清楚。哪里知道这片中原,经历了多少战斗与沧桑。英雄们都化作尘土,飞舞的雾霭洒落在郊外田野。天气寒冷,日头渐短,游子的眼泪如同霰雪般冰冷而无情。

注释:

  • 发鱼台:可能指的是一种烹饪的地方,或者是特定的地名。
  • 晨炊:早晨煮食,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碎雨:细小的雨,给人一种轻柔的感觉。
  • 团团:环绕的意思,形容四周的环境。
  • 冥冥:模糊不清,象征着不确定性。
  • 英雄化为土:英雄的壮志和成就最终都归于尘土,表达对英雄的怀念与惋惜。
  • 游子泪如霰:游子因思乡而悲伤,泪水如霰雪般冷冽。

典故解析:

“英雄化为土”可理解为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感慨,暗指古今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体现了文天祥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英雄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以坚定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的斗志闻名,在抗击蒙古入侵的斗争中表现出色。因其忠诚与勇敢,后世尊他为民族英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灭亡之际,文天祥在战乱中感受到国破家亡的痛苦,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沉重反思。

诗歌鉴赏:

《发鱼台》是一首充满悲愤和思乡情的作品。首句“晨炊发鱼台,碎雨飞击面”,营造出一种清晨的宁静与细腻,细雨的打击仿佛在提醒着诗人内心的忧愁。接下来的“团团四野周,冥冥万象变”,则迅速转入对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迷失与不安的情绪。诗人以“疑是江南山”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岂知此中原,今古经百战”则把个人情感与历史相结合,反映出对战乱的深刻反思。

接下来的“英雄化为土,飞雾洒郊甸”更是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的悲伤融合在一起,英雄的理想与努力最终都化为尘埃,令人倍感惋惜。最后一句“天寒日欲短,游子泪如霰”将情感推向高潮,游子因思乡而泪流满面,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英雄命运的感慨,构成了一幅悲壮的历史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晨炊发鱼台:描绘清晨在发鱼台上做饭的情景,象征着生活的开始。
  2. 碎雨飞击面:细雨轻打在脸上,传达出一种清冷的感觉。
  3. 团团四野周:四周雾气环绕,营造出一种幽暗的氛围。
  4. 冥冥万象变:万物似乎在变化,表达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5. 疑是江南山:将视野模糊的景象与江南的山水联系,体现思乡之情。
  6. 岂知此中原:中原地区的沧桑历史,暗示了历史的悲剧。
  7. 今古经百战:历史的反复与战斗的久远,显示出历史的沉重。
  8. 英雄化为土:英雄的最终归宿,表达对英雄的惋惜。
  9. 飞雾洒郊甸:雾气弥漫在田野上,象征着历史的沉重。
  10. 天寒日欲短:寒冷的天气与日照的减少,象征着人生的短暂。
  11. 游子泪如霰:游子的泪水如霰般冰冷,表达思乡的悲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游子的泪水比作霰,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句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飞雾和寒冷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悲哀。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战争与思乡情的深刻描绘,表达了文天祥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与对英雄命运的感慨,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历史反思。

意象分析:

  • 晨炊:象征生活的开始与希望。
  • 碎雨:象征内心的忧愁与外界的冷漠。
  • 飞雾:象征历史的迷雾与不确定性。
  • 英雄:象征过往的壮志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晨炊发鱼台”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开始
    B. 战争的结束
    C. 思乡的情绪

  2. “游子泪如霰”中“霰”指的是什么? A. 雪
    B. 雨
    C. 冰雹

  3. 诗中“英雄化为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英雄的崇拜
    B. 对历史的惋惜
    C. 对战争的赞美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豪情壮志,与文天祥的悲壮形成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歌颂对国破家亡的感慨,情感基调相似。

参考资料:

  1. 《文天祥诗文集》
  2. 《宋代诗歌研究》
  3.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