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任泸州师中寄荔枝》

时间: 2025-01-04 08:56:02

有客来山中,云附泸南信。

开门得君书,欢喜失鄙吝。

筠籢包荔子,四角具封印。

童稚瞥闻之,群来立如阵。

竞言此佳果,生眼不识忍。

相前求拆观,颗颗红且润。

众手攫之去,争夺递追趁。

贪多乃为得,廉耻曾不问。

喧闹俄顷闻,咀嚼一时尽。

空余皮与核,狼籍入煨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任泸州师中寄荔枝 文同 〔宋代〕

有客来山中,云附泸南信。 开门得君书,欢喜失鄙吝。 筠籢包荔子,四角具封印。 童稚瞥闻之,群来立如阵。 竞言此佳果,生眼不识忍。 相前求拆观,颗颗红且润。 众手攫之去,争夺递追趁。 贪多乃为得,廉耻曾不问。 喧闹俄顷闻,咀嚼一时尽。 空余皮与核,狼籍入煨烬。

白话文翻译:

有客人从山中来,带来了泸南的信件。 打开门收到你的信,我高兴得忘记了所有的吝啬。 用竹篮包装的荔枝,四个角都封好了印。 孩子们一听到消息,立刻聚集起来像军队一样。 他们争相说这是美味的水果,从未见过这样的美味。 纷纷上前要求打开看看,每一颗都是红润的。 大家争抢着拿走,追逐着争夺。 贪心多拿就是胜利,廉耻都不在乎。 喧闹声很快就消失了,咀嚼声也很快结束。 只剩下皮和核,狼藉地被烧成了灰烬。

注释:

字词注释:

  • 筠籢(yún lián):用竹子编制的篮子。
  • 荔子:荔枝。
  • 鄙吝:吝啬,小气。
  • 瞥闻:突然听到。
  • 生眼不识忍:从未见过,不知道如何忍耐不抢。
  • 攫(jué):抓取。
  • 煨烬(wēi jìn):烧成灰烬。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约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的成就。此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荔枝的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收到友人从泸州寄来的荔枝后所作,表达了他对友情的感激和对荔枝美味的赞赏,同时也描绘了孩子们对荔枝的狂热和贪婪。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收到荔枝后的场景,从开门的喜悦到孩子们的争抢,再到荔枝被迅速吃光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荔枝的美味和孩子们的天真与贪婪。诗中“欢喜失鄙吝”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而“贪多乃为得,廉耻曾不问”则讽刺了孩子们的贪婪无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客来山中,云附泸南信。——客人带来了泸南的信件。
  2. 开门得君书,欢喜失鄙吝。——收到信件,高兴得忘记了吝啬。
  3. 筠籢包荔子,四角具封印。——用竹篮包装的荔枝,四个角都封好了印。
  4. 童稚瞥闻之,群来立如阵。——孩子们一听到消息,立刻聚集起来像军队一样。
  5. 竞言此佳果,生眼不识忍。——他们争相说这是美味的水果,从未见过这样的美味。
  6. 相前求拆观,颗颗红且润。——纷纷上前要求打开看看,每一颗都是红润的。
  7. 众手攫之去,争夺递追趁。——大家争抢着拿走,追逐着争夺。
  8. 贪多乃为得,廉耻曾不问。——贪心多拿就是胜利,廉耻都不在乎。
  9. 喧闹俄顷闻,咀嚼一时尽。——喧闹声很快就消失了,咀嚼声也很快结束。
  10. 空余皮与核,狼籍入煨烬。——只剩下皮和核,狼藉地被烧成了灰烬。

修辞手法:

  • 拟人:“童稚瞥闻之,群来立如阵”中的“立如阵”赋予了孩子们聚集的动作以军队的形象。
  • 对比:“欢喜失鄙吝”与“贪多乃为得,廉耻曾不问”形成对比,前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后者讽刺了孩子们的贪婪。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收到荔枝的喜悦和孩子们的争抢,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荔枝美味的赞赏,同时也讽刺了孩子们的贪婪无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筠籢:竹篮,象征着自然的包装。
  • 荔子:荔枝,象征着美味和珍贵。
  • 红且润:形容荔枝的颜色和质地,象征着成熟和诱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筠籢包荔子”中的“筠籢”是指什么? A. 竹篮 B. 木箱 C. 纸袋 D. 布袋

  2. 诗中“欢喜失鄙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荔枝的喜爱 B. 对友情的珍视 C. 对孩子们的无奈 D. 对自然的赞美

  3. 诗中“贪多乃为得,廉耻曾不问”讽刺了什么? A. 孩子们的天真 B. 孩子们的贪婪 C. 孩子们的聪明 D. 孩子们的勇敢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惠州一绝》:苏轼的这首诗也提到了荔枝,可以与文同的诗作对比,了解不同诗人对荔枝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诗词对比:

  • 苏轼《惠州一绝》与文同《谢任泸州师中寄荔枝》:两首诗都涉及荔枝,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荔枝的赞美和对生活的豁达,而文同的诗则更多地描绘了收到荔枝后的场景和孩子们的反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苏轼诗集》:收录了苏轼的《惠州一绝》,可以与文同的诗作对比阅读。

相关诗句

有客来山中,云附泸南信。下一句是什么

开门得君书,欢喜失鄙吝。上一句是什么

开门得君书,欢喜失鄙吝。下一句是什么

筠籢包荔子,四角具封印。上一句是什么

筠籢包荔子,四角具封印。下一句是什么

童稚瞥闻之,群来立如阵。上一句是什么

童稚瞥闻之,群来立如阵。下一句是什么

竞言此佳果,生眼不识忍。上一句是什么

竞言此佳果,生眼不识忍。下一句是什么

相前求拆观,颗颗红且润。上一句是什么

相前求拆观,颗颗红且润。下一句是什么

众手攫之去,争夺递追趁。上一句是什么

众手攫之去,争夺递追趁。下一句是什么

贪多乃为得,廉耻曾不问。上一句是什么

贪多乃为得,廉耻曾不问。下一句是什么

喧闹俄顷闻,咀嚼一时尽。上一句是什么

喧闹俄顷闻,咀嚼一时尽。下一句是什么

空余皮与核,狼籍入煨烬。上一句是什么

有客来山中,下一句是什么

云附泸南信。上一句是什么

云附泸南信。下一句是什么

开门得君书,上一句是什么

开门得君书,下一句是什么

欢喜失鄙吝。上一句是什么

欢喜失鄙吝。下一句是什么

筠籢包荔子,上一句是什么

筠籢包荔子,下一句是什么

四角具封印。上一句是什么

四角具封印。下一句是什么

童稚瞥闻之,上一句是什么

童稚瞥闻之,下一句是什么

群来立如阵。上一句是什么

群来立如阵。下一句是什么

竞言此佳果,上一句是什么

竞言此佳果,下一句是什么

生眼不识忍。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