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牟太素山人》
时间: 2025-01-01 12:27: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牟太素山人 文同 〔宋代〕 山人高迹若孤云,聊问太虚求所止。昨因随风起西北,翩然远堕三隅里。揽之不住瞥尔去,瞬息谁知几千里。东游必定遇鸿蒙,请问无为最深旨。
白话文翻译: 山人高远的行迹如同孤云,我随意向太虚询问他的去处。昨天他随着风从西北升起,轻盈地飘落到遥远的角落。想要抓住他却无法停留,一瞬间便不知飞越了几千里。他向东游历必定会遇到鸿蒙,届时我将请教他无为之道的深奥旨意。
注释:
- 山人:指隐士,这里特指牟太素。
- 高迹:高远的行迹。
- 孤云:孤独的云,比喻隐士的孤独和高洁。
- 太虚:天空,宇宙。
- 三隅:三个角落,指遥远的地方。
- 鸿蒙:古代神话中的混沌状态,也指深奥的道家思想。
- 无为: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不强求,顺应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的成就。此诗是文同送别隐士牟太素的作品,表达了对隐士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道家无为思想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文同与牟太素分别之际,文同对牟太素的高洁品格和隐逸生活表示赞赏,并通过诗句表达了对道家无为思想的向往和对牟太素的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孤云为喻,形象地描绘了隐士牟太素的高洁和超脱。诗中“揽之不住瞥尔去”一句,生动地表现了隐士行踪的飘忽不定和难以捉摸。最后两句“东游必定遇鸿蒙,请问无为最深旨”,则表达了对隐士未来可能遇到的深奥道家思想的期待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人高迹若孤云”:以孤云比喻隐士的高洁和超脱。
- “聊问太虚求所止”:随意向天空询问隐士的去处。
- “昨因随风起西北”:隐士昨天随着风从西北升起。
- “翩然远堕三隅里”:轻盈地飘落到遥远的角落。
- “揽之不住瞥尔去”:想要抓住他却无法停留。
- “瞬息谁知几千里”:一瞬间便不知飞越了几千里。
- “东游必定遇鸿蒙”:他向东游历必定会遇到鸿蒙。
- “请问无为最深旨”:届时我将请教他无为之道的深奥旨意。
修辞手法:
- 比喻:以孤云比喻隐士的高洁和超脱。
- 拟人:将隐士的行踪比作随风飘动的孤云,赋予其生命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揽之不住瞥尔去”与“瞬息谁知几千里”。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隐士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道家无为思想的向往。通过孤云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隐士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生活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道家无为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意象分析:
- 孤云:象征隐士的高洁和超脱。
- 太虚:象征广阔无垠的天空,隐喻隐士的行踪不定。
- 鸿蒙:象征深奥的道家思想,隐喻隐士可能遇到的深奥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山人”指的是谁? A. 文同 B. 牟太素 C. 鸿蒙 答案:B
-
诗中以什么比喻隐士的高洁和超脱? A. 孤云 B. 太虚 C. 鸿蒙 答案:A
-
诗中的“无为”指的是什么思想?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佛家思想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文同的《送牟太素山人》与王维的《送别》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文同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道家无为思想的向往。
- 文同的《送牟太素山人》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但陶渊明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道家思想研究》:详细介绍了道家无为思想的起源、发展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