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吟》

时间: 2025-01-06 09:36:38

高吟见太平,不耻老无成。

发任茎茎白,诗须字字清。

搜疑沧海竭,得恐鬼神惊。

此外非关念,人间万事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吟见太平,不耻老无成。
发任茎茎白,诗须字字清。
搜疑沧海竭,得恐鬼神惊。
此外非关念,人间万事轻。

白话文翻译:

高声吟唱看到太平盛世,不以年老而感到羞愧没有成就。
白发任其生长,写诗时字句必须清晰。
探寻疑惑如同沧海的深渊,恐怕鬼神会为之惊恐。
除此之外不再关心其他,世间万事都显得轻微。

注释:

  • 高吟:高声吟唱,通常指抒发情感的诗歌。
  • 不耻:不以...为耻,表示坦然面对。
  • 茎茎白:形容白发满头,意在表达年老。
  • 诗须字字清:写诗时每个字都要清晰,强调诗句的重要性。
  • 搜疑:探讨疑惑。
  • 沧海竭:比喻追寻的过程艰难、深邃。
  • 鬼神:指神灵或超自然的存在。
  • 人间万事轻:表达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阆(约1049年-约1120年),字元皓,号寿山,北宋时期的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深沉思考以及对社会政治的关注。潘阆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叙吟》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诗人在此时以高歌的形式表达个人对社会现状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反映了他对年老、成就与世事的看法,突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叙吟》是一首充满生命智慧的诗作。开篇即以“高吟见太平”引入,表现出诗人对当下太平盛世的欣喜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老去、未能成就伟大的无奈与坦然。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屡见不鲜,尤其是在面对年华逝去之时,诗人以不耻的态度示人,体现出一种自信与从容。

接下来,诗人提到“发任茎茎白”,在这里,白发不仅是年岁的标志,更是智慧的象征。诗人强调,创作诗歌时要字字清晰,这不仅是对文学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思考。通过“搜疑沧海竭”这一意象,诗人表现出探索真理的艰辛与深邃,恐怕连鬼神都为之震惊,暗示了人类对宇宙和生命的无尽探索。

最后一句“人间万事轻”,则是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世间的繁杂事物在他眼中显得微不足道。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人生、成就与价值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哲学思维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吟见太平:诗人以高声吟唱的方式,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欣慰。
  2. 不耻老无成:即使年纪已大,依旧不以没有成就为耻,体现了坦然的态度。
  3. 发任茎茎白:白发自然生长,象征岁月的流逝。
  4. 诗须字字清:写诗时要做到字句清晰,强调文学创作的严谨性。
  5. 搜疑沧海竭:探究深邃的疑惑,如同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中探索。
  6. 得恐鬼神惊:这种深邃的探索,甚至让鬼神都感到惊恐。
  7. 此外非关念:除了这些,其他的事情就无需在意。
  8. 人间万事轻:世间的各种事务都显得微不足道,表达了对世事的淡漠。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探索的艰难比作“沧海”,突显探索的深度与复杂性。
  • 排比:通过一系列句子的排列,增加了诗歌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生命的感悟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对个人成就的反思、对岁月流逝的接受,最终达到一种对世事淡然的境界。诗人以高昂的吟唱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吟:象征诗人的情感宣泄与内心的激情。
  • 太平:代表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 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与智慧的积累。
  • 沧海:象征无穷无尽的探索与未知的深邃。
  • 鬼神:象征人类对未知的敬畏与恐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吟见太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喜悦
    C. 忧愁

  2. 诗人对年老的态度是?
    A. 羞愧
    B. 坦然
    C. 忽视

  3. “发任茎茎白”中的“白”主要指什么?
    A. 年轻
    B. 成就
    C. 白发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但更多地集中在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的珍惜。
  • 《将进酒》:李白以豪放的姿态面对人生,强调及时行乐,与潘阆的淡然态度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