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入城郡入迎鲍王有感》

时间: 2024-12-29 19:43:10

满城呵道涨黄尘,仪卫森严亚玉宸。

幕帟游魂勋阀旧,鼓笳杀气谱家新。

西风儿戏知何世,末俗民心只有神。

兀坐僧窗增感慨,梁公已矣更谁人。

意思解释

季秋入城郡入迎鲍王有感

作者: 陈著 〔宋代〕


原文展示:

满城呵道涨黄尘,仪卫森严亚玉宸。 幕帟游魂勋阀旧,鼓笳杀气谱家新。 西风儿戏知何世,末俗民心只有神。 兀坐僧窗增感慨,梁公已矣更谁人。


白话文翻译:

满城都是黄尘飞扬,仪仗队伍森严如同玉宸(帝王的居所)。
幕帷下游荡的魂魄是过去的荣华,鼓声和笳声中带着新的杀气。
西风轻轻地玩笑,真不知道这是哪个时代,
如今世俗的民心只有对神灵的崇拜。
我独坐在僧窗前,感慨万千,梁公(梁武帝)已经去世,谁还能替代他呢?


注释:

  • 呵道:呼喊和道路的意思,指城中热闹的情景。
  • 仪卫:指的是皇家仪仗队。
  • 亚玉宸:意为次于玉宸,形容仪仗队的威严。
  • 幕帟:指帷幕,象征过去的荣耀。
  • 游魂:游荡的灵魂,指亡者的灵魂。
  • 勋阀:指有声望的家庭或门第。
  • 鼓笳:古代乐器,常在军事场合使用。
  • 末俗:末世的风俗。
  • :指供奉的神灵。
  • 兀坐:独自坐着的样子。
  • 梁公:指梁武帝,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帝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字子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歌和散文见长。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季秋,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作者身处城郡,感受到时局的变化与人心的浮动,借以抒发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季秋入城郡入迎鲍王有感》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现实思考的古诗,反映了作者对当下社会风气与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诗开头通过“满城呵道涨黄尘”展现出一幅热闹而又略显混乱的场景,黄尘的意象暗示着时代的动荡与不安。接着,作者对仪仗队的描绘,通过“仪卫森严亚玉宸”体现出一种表面繁华的盛况,但这种繁华却是建立在过去的荣光之上。

“幕帟游魂勋阀旧”句中,旧时的显赫已成过往,现今的鼓笳与杀气则暗示着新的权力与斗争,表现了历史的轮回与人事的无常。而“西风儿戏知何世”则表现了对时代变迁的迷茫,西风轻拂,似乎在调侃当前的现实。最后几句,作者沉思于历史与未来,感慨梁公的去世,显示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现实政治的惆怅,抒发了一种孤独无依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提醒我们在繁华背后要警惕浮华的无常与人心的变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满城呵道涨黄尘:描绘了城中热闹的场景,象征着动荡与纷扰。
  2. 仪卫森严亚玉宸:通过仪仗的威严,隐喻权力的象征。
  3. 幕帟游魂勋阀旧:旧日的辉煌已成回忆,游魂象征曾经的显赫家族。
  4. 鼓笳杀气谱家新:新兴势力的崛起带来了冲突和竞争。
  5. 西风儿戏知何世:表现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不知所措。
  6. 末俗民心只有神:民众的关注点转向对神灵的崇拜,反映社会的迷失。
  7. 兀坐僧窗增感慨:独自思考,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孤独。
  8. 梁公已矣更谁人:对历史伟人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仪仗比作玉宸,象征权力的辉煌。
  • 拟人:西风被描绘成嬉戏的形象,增加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使得整首诗更加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社会的繁华与动荡,抒发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现实的忧虑,表达了对人心浮躁的警惕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尘:象征动荡与不安。
  • 仪卫:象征权力与威严。
  • 游魂:暗示历史的遗留与记忆。
  • 鼓笳:象征战争与冲突。
  • 西风:代表时代的变化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满城呵道涨黄尘”中的“黄尘”指的是什么?

    • A. 和平的景象
    • B. 动荡与混乱
    • C. 春天的气息
  2.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梁公”指的是谁?

    • A. 唐太宗
    • B. 梁武帝
    • C. 汉武帝
  3. 诗中“西风儿戏知何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迷茫
    • C. 对现状的满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秋词》 - 刘禹锡

诗词对比: 杜甫的《秋夕》与陈著的《季秋入城郡入迎鲍王有感》均表达了对秋季的感慨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但杜甫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孤独与忧伤,而陈著则更关注历史变迁与人心的浮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