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来游大梵天,邂逅兴悠然。
一见新犹故,相忘丑亦妍。
藕花诗有句,莲社我无缘。
不必参禅话,诗镫自可传。
白话文翻译:
来这里游玩大梵天,偶然间兴致悠然。
第一次见面就像老朋友,相互忘却丑陋也变得美好。
藕花的诗句我虽知道,但我与莲社无缘。
不必谈论参禅的事情,诗的灯火自可相传。
注释:
- 大梵天:印度教和佛教中的天神,象征宇宙的创造和维护者。
- 邂逅:偶然相遇。
- 相忘:互相忘却。
- 丑与妍:丑陋与美好,这里暗指对人或事物的不同看法。
- 藕花:荷花的别称,象征清丽。
- 莲社:指与莲花相关的团体或诗社。
- 参禅:修习禅宗,探讨佛教哲理。
- 诗镫:诗灯,象征着诗歌的光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生于南宋,字惟庸,号惟庸居士。以诗词见长,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陈著游览大梵天时,表达了他在此地的灵感与感悟,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世俗纷扰的淡泊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通过游玩大梵天的经历,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开篇的“来游大梵天”既是对场景的描写,也暗示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接下来的“邂逅兴悠然”则表达了偶然之中的乐趣与闲适。
“一见新犹故,相忘丑亦妍”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强调了相知相交的重要性,甚至在美丑之间找到一种和谐美。这种思想反映了诗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藕花与莲社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向往和对社交圈的淡然。最后一句“不必参禅话,诗镫自可传”将整首诗引向高潮,突出诗歌作为一种精神传承的力量,远比参禅更为深远。
整首诗用词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来游大梵天:表达了诗人来到大梵天游玩的情景,暗示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 邂逅兴悠然:偶然的相遇让诗人感到愉悦与放松,体现了生活中的偶然美好。
- 一见新犹故:初次见面的感觉就如老朋友,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
- 相忘丑亦妍:在这种关系中,诗人认为美丑不再重要,内心的真实感受才是关键。
- 藕花诗有句:提到藕花的诗句,表明诗人对诗歌的熟悉。
- 莲社我无缘:虽然有诗句,但与莲社无缘,暗示对社交的疏离。
- 不必参禅话:诗人认为与其谈论参禅,不如专注于诗歌本身。
- 诗镫自可传:诗歌的光辉会自然流传,强调了诗歌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歌比作“诗镫”,比喻其传承与光辉。
- 对仗:如“丑亦妍”,通过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诗镫的光辉仿佛有生命,能自我传播。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大梵天的游览,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思考,以及对诗歌的执着追求。诗人以一种洒脱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美丑,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梵天:象征着浩瀚的宇宙与精神的追求。
- 藕花:清丽、优雅的象征,代表美和艺术。
- 莲社:集体、社交的象征,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人在大梵天游玩的心情是?
A. 兴奋
B. 悠然
C. 悲伤
答案: B -
填空题:诗中提到“藕花诗有句”,表示诗人对___的熟悉。
答案: 诗歌 -
判断题:诗人认为美丑在情感交流中并不重要。
A. 对
B. 错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陈著的作品在对自然的描写上都有深厚的情感,但杜甫更倾向于表现对国家的忧虑,而陈著则更加关注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艺术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