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百云霞侣,同胞生佛家。
不贪三昧酒,共驾一乘车。
猿馈霜余果,僧烹粥后茶。
我来无供养,唯读妙莲华。
白话文翻译:
五百位云霞的伙伴,都是同胞,生于佛的家族。
他们不贪图三昧真火的美酒,共同乘坐一辆车。
猿猴献上霜后的果实,僧人则煮粥泡茶。
我到这里没有供养,只是专心阅读《妙莲华经》。
注释:
- 五百:指众多的意思,常用来形容数量庞大。
- 云霞侣:指云和霞光,寓意高洁的同伴。
- 同胞生佛家:同胞指同类或同宗的意思,佛家指佛教的教义和信徒。
- 三昧酒:三昧指佛教中的一种定境,酒则比喻逸乐和贪欲。
- 一乘车:一乘指佛教中的“乘法”,即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的教义。
- 猿馈霜余果:猿猴送来的霜后的果实,比喻自然的馈赠。
- 僧烹粥后茶:僧人煮粥后泡茶,表现出简朴的生活方式。
- 无供养:没有物质供养,表现出清净的心态。
- 妙莲华:指《妙法莲华经》,是佛教经典之一。
典故解析:
《妙法莲华经》是佛教经典,强调一乘法门,意在说明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诗中提到的五百罗汉是佛教中的高僧,象征着智慧和修行的成就。诗人通过描写与罗汉的共同生活,表达出对佛教教义的领悟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流谦,宋代诗人,生活于南宋时期,致力于诗词创作,风格清新脱俗,多描写山水和佛教题材。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是在李流谦参访五百罗汉洞时的感悟,体现了他对佛教思想的赞同以及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五百罗汉洞》是一首极具禅意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与五百罗汉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佛教的清净与智慧。开篇便以“云霞侣”引入,给人一种轻盈飘渺的感觉,暗示着罗汉们的超凡脱俗。接着,诗人提到他们不贪图三昧酒,强调了修行者对物质欲望的超然态度,表明了佛教的核心理念:远离贪欲,追求内心的宁静。
“猿馈霜余果,僧烹粥后茶”则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自然图景,猿猴的果实和僧人的粥茶,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反映了佛教提倡的简朴生活。最后一句“我来无供养,唯读妙莲华”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供养的淡泊态度,强调了精神世界的追求,显得尤为深刻。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李流谦对佛教的理解与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五百云霞侣:描绘了众多的高洁伙伴,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
- 同胞生佛家:强调了信仰和共同体的概念。
- 不贪三昧酒:表达了对世俗享乐的超然态度。
- 共驾一乘车:暗示了众生平等,皆可成佛的思想。
- 猿馈霜余果:自然的馈赠,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僧烹粥后茶:简朴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佛教的清净理念。
- 我来无供养:强调了内心的修养高于物质的供养。
- 唯读妙莲华:对佛教经典的崇敬与专注。
-
修辞手法:运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比如“猿馈霜余果”与“僧烹粥后茶”的对仗,强化了诗的节奏感和意境。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佛教理念的推崇,表达了对清净生活和内心追求的向往,强调了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云霞:象征着美好、高洁的理想状态。
- 三昧酒:象征世俗的享乐与诱惑。
- 一乘车:象征佛教的平等与包容。
- 猿、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反映出一种简朴而富有智慧的生活态度。
- 妙莲华:象征智慧和真理的启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五百”指的是: A. 五百个罗汉
B. 五百种果实
C. 五百种僧侣
D. 五百种饮品 -
“我来无供养”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物质的追求
B. 精神的追求
C. 社会地位
D. 他人的看法 -
诗中的“妙莲华”指的是哪部经典? A. 《金刚经》
B. 《心经》
C. 《妙法莲华经》
D. 《法华经》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也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诗词对比:
可将李流谦的《五百罗汉洞》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两者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李流谦更加注重佛教哲理的表达,而王维则更多体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交融。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诗人对自然与信仰的独特见解。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宋诗三百首》
- 《佛教经典与文化》
- 《李流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