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雨萧萧懒出门,
炉薰消尽有余温。
案头不著閒文字,
时把楞严信手翻。
白话文翻译:
细雨淅淅沥沥,让我懒得出门;
炉火已经熄灭,留下淡淡的余温。
桌上没有闲杂的文字可写,
偶尔随手翻翻《楞严经》。
注释:
- 细雨:细小而绵密的雨。
- 萧萧:形容雨声或风声,显得清冷、孤寂。
- 懒出门:懒得出门,表示一种不愿意外出的状态。
- 炉薰:炉子上燃烧的火焰所散发的香气。
- 有余温:指炉子熄灭后,仍然留有一点热度。
- 案头:书案的顶部,文人写字、读书的地方。
- 不著閒文字:没有闲暇去写字,表达一种消遣的状态。
- 楞严:指《楞严经》,佛教经典之一。
典故解析:
《楞严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内容涉及禅宗的修行和智慧,常被文人用作修身养性和思考的材料。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提及《楞严经》,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思想自由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录,但其诗风以清新、淡雅见长,常流露出哲理思考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个细雨绵绵的午后,诗人在安静的环境中,感受到外界的孤寂与内心的宁静,借此表达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信口十绝》以细雨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气氛。开篇“细雨萧萧懒出门”,细雨如丝,似在诉说着一种不愿离开的惬意。诗人在这样的氛围中,炉火的余温犹存,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案头不著閒文字”,这不仅是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描述,更隐含了对以往繁忙生活的思考。这里的“闲文字”可理解为那些琐碎的、无意义的文字,而诗人选择的是“时把楞严信手翻”,表明他在追求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寄托和内心的宁静。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意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细雨萧萧懒出门”:描绘了细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因雨而不愿出门的懒惰心情。
- “炉薰消尽有余温”:炉火熄灭后,留下的余温象征着温暖与安宁。
- “案头不著閒文字”:强调诗人此时无事可做的状态,给人一种生活的惬意。
- “时把楞严信手翻”: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经典的随意翻阅,暗示了他内心的追求与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细雨萧萧”与“炉薰消尽”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细雨、炉火、书案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安静、清雅的氛围。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对生活的淡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细雨:象征着忧愁或宁静的心情。
- 炉火:代表温暖和安宁的环境。
- 案头: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
- 楞严经:代表着精神追求和智慧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细雨萧萧”中的“萧萧”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大风
- B. 细雨
- C. 秋风
- D. 狂风
-
下列哪一项不是诗中提到的意象?
- A. 炉火
- B. 桌子
- C. 细雨
- D. 书籍
-
诗人翻阅《楞严经》的目的是什么?
- A. 追求知识
- B. 寻找内心的宁静
- C. 写诗
- D. 休闲娱乐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流谦与王维的作品,虽然两者都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色,而李流谦则更注重内心的思考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