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时间: 2025-01-06 09:39:13

有弟书来唤我归,客情偏觉雨声知。

恰当浊浪粘空际,正是青山到梦时。

意思解释

偶成

原文展示:

有弟书来唤我归,客情偏觉雨声知。
恰当浊浪粘空际,正是青山到梦时。

白话文翻译:

有弟弟的信来催促我回家,身在客乡的我,尤其能听出雨声的分外清晰。
恰好在浑浊的浪涛中,天空与水面粘连在一起,正是青山在梦中浮现的时刻。

注释:

字词注释

  • 弟书:弟弟写给自己的信。
  • :召唤、召集,指希望作者回家。
  • 客情:指身为客人时的感受或心情。
  • 偏觉:特别感觉到,偏重于某一方面的感受。
  • 浊浪:混浊的波浪。
  • :粘附、连接的意思。
  • 空际:天空的边际。
  • 正是:恰好是、正好是。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青山到梦时”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故乡青山的向往,结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归属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风格多以清新自然见长,擅长抒情诗。其作品多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身处他乡时,收到弟弟的信,催促其回家。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和对归家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短的篇幅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前两句通过弟弟的信传达出一种急切的亲情,令人感受到游子在外的孤单与思念。诗人在客乡的心境,因雨声而愈发清晰,雨声既是自然的声音,也是情感的媒介,使得游子的心情愈加沉重。

后两句则描绘了自然景象,浊浪和青山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在浑浊的环境中,心中对故乡青山的向往愈发强烈。这里,青山成为诗人梦中的寄托,象征着宁静、安详的故乡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游子在他乡的复杂心情,既有对亲情的呼唤,也有对自然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弟书来唤我归:弟弟的信件催促我回家,体现了亲情的呼唤和游子对家的牵挂。
  • 客情偏觉雨声知:身为客人,心情敏感,对雨声的细微感受,暗示了孤独与思念。
  • 恰当浊浪粘空际:描绘出波涛汹涌的场景,浊浪与天空的交融,象征着模糊不清的现实。
  • 正是青山到梦时:在梦境中,故乡的青山渐渐浮现,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声与思念相联系,表现情感深邃。
  • 对仗:前后句构成对仗,使诗句更加和谐有韵律。

主题思想: 诗歌以游子的视角,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亲情的渴望。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折射出游子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归属的向往,展现了人对家乡和亲情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故乡的宁静与美好,寄托了游子的思念。
  • 雨声:自然界的声音,映射游子的内心情感。
  • 浊浪:象征外界的纷扰与生活的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弟书”是指什么? A. 朋友的信
    B. 弟弟的信
    C. 父母的信
    答案:B

  2. 诗人通过什么声音来感知自己的孤独? A. 风声
    B. 雨声
    C. 鸟鸣
    答案:B

  3. “青山”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事业
    B. 故乡
    C. 朋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较,李流谦的《偶成》更侧重于自然环境的描绘与主观情感的结合,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而杜甫则更多地集中在对兄弟的关怀与愁苦上。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流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