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角山福志院》
时间: 2025-01-14 08:45: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龙角山福志院
李流谦 〔宋代〕
招提未到只闻名,
乘兴来游意最真。
出郭都无三十里,
同行恰有两三人。
入门竹迳能明眼,
随处禅房可着身。
莫怪山僧拙言语,
十年已不踏红尘。
白话文翻译:
我在前往福志院的路上,虽然还未到达,但已经听闻了它的名声。带着兴致前来游玩,心中感到格外真实。离开城市的城郭,路程不过三十里,同行的也仅有两三个人。走进院门,竹林小径映入眼帘,随处可见的禅房让我可以安身处世。请不要怪山中的僧人说话笨拙,因为他已经十年没有踏入红尘了。
注释:
- 招提:指的是寺庙或禅院的名称,通常与佛教有关。
- 福志院:寺庙的名字,可能暗示其与福德或志向有关。
- 红尘:比喻世俗的纷扰、喧嚣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写景抒怀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流谦游览福志院时,反映了他对寺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逃避,表达了对宁静、禅意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境,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生活画面。开篇即点出目的地福志院,表现出诗人对名声的向往,暗示着这种向往的真实性。接着,通过对行程的描述,诗人展现了出郭而行的孤独与宁静,同行者的稀少使得这次游历显得更加真实和亲切。
入门后的竹径与禅房则是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对静谧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自省的方式,表现出自己与世隔绝的状态,表达了对红尘的彻底放弃与淡泊。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招提未到只闻名:虽然还未到达目的地,但已经听说过它的名声,暗示着对福志院的期待。
- 乘兴来游意最真:带着兴致前来游玩,感受最真实的心情。
- 出郭都无三十里:离开城郭,路程不过三十里,表现出诗人与世隔绝的状态。
- 同行恰有两三人:同行者稀少,强调孤独和宁静。
- 入门竹迳能明眼:走入竹林小径,眼前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
- 随处禅房可着身:随处可见的禅房,表示可以放下世俗,安身于此。
- 莫怪山僧拙言语:不要责怪山中僧人的笨拙言语。
- 十年已不踏红尘:表达自己已久不涉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招提未到只闻名,乘兴来游意最真”,前后句对仗工整。
- 比喻:运用“红尘”比喻世俗的烦扰,表达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对宁静、禅意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俗生活的疏离,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迳:象征着清静、宁谧的环境,代表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 禅房:代表内心的安宁与自我修养的场所。
- 红尘:象征世俗的纷扰与烦恼,诗人对其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李流谦在诗中提到的寺庙名是什么?
- A. 福志院
- B. 普陀山
- C. 灵隐寺
-
填空题:诗中提到“十年已不踏__”。
-
判断题:诗人对世俗生活持积极态度。(对/错)
答案:
- A
- 红尘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李流谦《游龙角山福志院》与王维《鹿柴》: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反思,而王则更多描绘自然景色的美。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李流谦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