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1-04 13:27: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作者: 葛胜仲 〔宋代〕
千古乌程新酿美,玉觞风过粼粼。
歌声未辨起梁尘。
九天持斧客,来作绣衣人。
夙有辞华惊乙览,传闻献颂东巡。
未应握节久宾宾。
一封驰诏旨,却醉上林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乌程的美酒,清风拂过,酒杯在阳光下泛着粼粼的光辉。歌声还未听清,风中夹杂着梁上的尘埃。九天之上的神仙,来化作绣衣的文人。早就有词藻华丽的诗篇惊艳过乙览(指的是文人),传闻中为东巡献上颂歌。应该不会长久握着节令,久待宾客。一封急促的诏书,却已让我在上林苑醉倒于春色之中。
注释:
- 乌程: 地名,古时指现今的乌镇,是著名的酒乡。
- 新酿美: 指新酿的美酒。
- 玉觞: 玉制的酒杯,象征高贵。
- 粼粼: 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通常表示清澈。
- 九天持斧客: 指天上的神仙,持斧者可能是指开天辟地的神灵。
- 绣衣人: 指文人,常用绣衣来形容文人的高雅。
- 夙有辞华: 早有华丽的辞句。
- 乙览: 可能指特定的文人或是特指爱好文学的人。
- 握节: 指持有节令或权力。
- 上林春: 上林苑是古代皇家园林,春天的花草繁盛,象征美好醉人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胜仲,字子纯,号庵隐,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词和诗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经济繁荣与文化兴盛的时代。诗人通过美酒、歌声与春色的描写,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临江仙》运用清新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乌程美酒与春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千古乌程新酿美”引出,立刻勾画出一个醉人的场景,仿佛让人置身于清风明月之间,手握玉杯,沉醉于美酒之中。歌声未辨,反映出一种意境的朦胧与美好,正如风中飘散的歌声,让人心生向往。
接着,诗人以“九天持斧客”来比喻文人的高洁与才华,暗含了对文人雅士的钦佩与赞美。而“未应握节久宾宾”则表露出一种对权力与名望的淡泊态度,诗人似乎并不在意长久的权力,而是更重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最后一句“一封驰诏旨,却醉上林春”,展现了诗人在繁忙政事中渴望逃离现实、回归自然的心情,仿佛在表达一种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音韵上和谐美妙,情感上真挚动人,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令人沉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古乌程新酿美: 赞美乌程的美酒,传承千古。
- 玉觞风过粼粼: 清风拂过,酒杯在阳光下闪烁。
- 歌声未辨起梁尘: 歌声模糊,飘荡在空气中,仿佛与尘埃共舞。
- 九天持斧客,来作绣衣人: 赞美天上的神灵化作文人。
- 夙有辞华惊乙览: 早已有华美的诗篇让文人惊叹。
- 传闻献颂东巡: 听闻为东巡献上的颂歌。
- 未应握节久宾宾: 不必长久地握有权力与地位。
- 一封驰诏旨,却醉上林春: 一纸急奏,醉倒在春天的美景中。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神仙比作绣衣人,增添了高雅气息。
- 对仗: 诗句间对仗工整,如“歌声未辨起梁尘”和“夙有辞华惊乙览”。
- 意象: 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情交融,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美酒、春色的赞美,以及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流露出一种洒脱与淡泊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程: 象征美酒的故乡,代表丰富的物质文化。
- 玉觞: 象征高贵与雅致,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歌声: 象征人们心灵的寄托与情感的表达。
- 九天: 象征超凡脱俗,代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上林春: 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机,代表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乌程”主要代表什么?
- A. 地名
- B. 人名
- C. 书名
-
诗中提到的“九天持斧客”指的是?
- A. 文人
- B. 神仙
- C. 诗人
-
诗中“未应握节久宾宾”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权力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向往
- C. 对生活的淡泊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 以豪放的情绪表达对酒的热爱,强调及时行乐,与葛胜仲的细腻描写形成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通过对月光的描写展现思乡情怀,体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临江仙》的欢快氛围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