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病去那知春事深》
时间: 2024-12-29 19:40: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去那知春事深。
流莺唤起惜春心。
桐舒碧叶悭三寸,
柳引金丝可一寻。
怜绣阁,对云岑。
苦无多力懒登临。
翠罗衫底寒犹在,
弱骨难支瘦不禁。
白话文翻译:
生病后才知道春天的事情是如此深远。
黄莺在叫唤,唤起我对春天的惋惜之心。
梧桐树的碧叶只长了三寸,
柳枝上金丝的光影可以轻易寻觅。
怜惜那绣阁,面对着云雾缭绕的山岑。
可惜我没有太多力气,懒得再去登高远望。
翠罗衫下的寒意依然存在,
我这瘦弱的身体难以支撑,感到无奈。
注释:
- 病去:生病后恢复,表示身体虚弱。
- 春事深:春天的事情深远而美丽。
- 流莺:指黄莺,春天的象征。
- 悭三寸:形容梧桐树的碧叶生长得不够,未能完全展开。
- 柳引金丝:形容柳树的柔枝在阳光下的金色光影。
- 怜绣阁:对绣阁的怜爱和向往。
- 翠罗衫:指穿着的衣服,暗示身上的寒意。
- 弱骨:指身体虚弱,形容体质不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严仁,字子贞,号白石,南宋诗人。他的诗作多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常用自然景物寄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严仁生病期间,病中对春天的思念与惋惜,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困境的深层次情感。
诗歌鉴赏:
《鹧鸪天·病去那知春事深》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在生病状态下对春天的惋惜与无奈。全词情感深沉而富有层次,开篇便以“病去那知春事深”引入,表现了因病而无法感知春的深邃。接着,流莺的啼叫唤起了对春天的思念,这种呼唤不仅让人感到春天的美好,更勾起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
“桐舒碧叶悭三寸”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桐树尚未完全生长的状态,仿佛在映射着诗人自己因病而未能完全享受生命的美好。接下来“柳引金丝可一寻”则用柳树的柔美意象,展现春天的柔情与生机,诗人虽然身处病痛之中,但仍对春的美好充满向往。
后面的几句则透露出诗人的无奈与苦涩。面对美丽的自然景象,诗人却因身体虚弱而感到无力,无法爬上高处欣赏全景,令人心生怜惜。最后,诗人以“弱骨难支瘦不禁”作结,既表达了身体的虚弱,也隐喻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因病而失去对美好生活感知的诗人形象,深刻反映了个体在自然和生命之间的孤独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病去那知春事深:生病后,无法体会春天的深远与美好。
- 流莺唤起惜春心:黄莺的啼叫唤起了我对春天的惋惜之情。
- 桐舒碧叶悭三寸:梧桐树的碧绿叶子只长了三寸,象征着未能完全欣赏春色。
- 柳引金丝可一寻:柳树的柔枝在阳光下泛起金色光影,微妙而美丽。
- 怜绣阁,对云岑:在绣阁中怜惜美景,对着云雾缭绕的山岑。
- 苦无多力懒登临:可惜力气不足,懒得再去登高远望。
- 翠罗衫底寒犹在:翠绿色的衣裳下依然感到寒冷,暗示着身体的虚弱。
- 弱骨难支瘦不禁:瘦弱的身体难以支撑,感到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柳引金丝”,通过比喻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流莺的叫声如同在呼唤,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怜绣阁,对云岑”,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病痛与春天的美好对比,表现了生病时对生命美好的渴望与惋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莺:象征春天,代表着生机与美好。
- 桐叶:象征生命的生长与短暂。
- 柳:柔美的象征,传递出春的柔情。
- 绣阁: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温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鸟是: A. 黄鹂
B. 流莺
C. 燕子
D. 杜鹃 -
“翠罗衫底寒犹在”的意思是: A. 衣服很轻
B. 感到寒冷
C. 衣服颜色鲜艳
D. 衣服很厚 -
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享受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本词同样描绘春天的意象,但更侧重于自然与人情的交织,情感更为广阔。
- 《春望》则通过对国家动荡的感慨,表现了与本词相似的惆怅情绪,但背景和主题更为政治化。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严仁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