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征鸿点破空云碧
作者:严仁 〔宋代〕
征鸿点破空云碧。
丹霞染出新秋色。
返照落平洲。
半江红锦流。
风清渔笛晚。
寸寸愁肠断。
寄语笛休横。
只消三两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愁苦。鸿雁在碧空中飞过,打破了宁静,丹霞映红了新秋的景色。夕阳的余晖洒在平坦的洲头,江面上流动着如锦绣般的红色。清风送来渔笛的声音,晚霞映衬着愁苦的心情,让我的心如刀割。想借渔笛传递我的情感,却只需三两声便已足矣。
注释
- 征鸿:归来的鸿雁,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点破:打破、撕裂,形容鸿雁飞过时的气势。
- 丹霞:红色的云彩,常用来形容夕阳的美丽。
- 返照:夕阳的余辉。
- 平洲:平坦的洲头,指江河中的沙洲。
- 寸寸愁肠断:形容内心的愁苦如刀割般细腻。
- 寄语:表达情感。
- 笛休横:渔笛停止横吹,暗示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严仁是宋代的词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荟萃的时代。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秋季,正值丰收之际,但作者内心却充满愁苦,可能是因离愁别绪或对故乡的思念而作。
诗歌鉴赏
严仁的《菩萨蛮·征鸿点破空云碧》是一首典型的秋词,透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开篇的“征鸿点破空云碧”即以鸿雁的飞过引入秋天的气息,展现出一种孤寂美。随着“丹霞染出新秋色”,秋天的颜色逐渐显现,红霞映照出一幅美丽的画面,仿佛把整个世界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
接下来的“返照落平洲”,通过对夕阳余晖的描绘,展现了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景致。尤其“半江红锦流”的意象,形象而生动地把江水的波光与秋天的红色结合在一起,仿佛让人看到了秋天的绚烂与流动的时间。
然而,诗人在美景之中却掩藏着愁绪,“风清渔笛晚”、“寸寸愁肠断”两句,愁苦的心情如刀割般细腻,渔笛的声音成为了情感的寄托。最后的“寄语笛休横,只消三两声”,表达了作者对渔笛的依恋和对情感的渴望,虽只需三两声,却足以传递心中的千言万语。
整首词不仅在意象上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更在情感上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是一幅动人的秋日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征鸿点破空云碧:鸿雁飞过,打破了空中的宁静。
- 丹霞染出新秋色:夕阳的红霞映照出秋天的色彩。
- 返照落平洲:夕阳余晖洒在平坦的洲头。
- 半江红锦流:江面如同红色锦缎般流动。
- 风清渔笛晚:清风中传来渔笛的音色,暗示晚归。
- 寸寸愁肠断:内心的愁苦细腻而深重。
- 寄语笛休横:想借渔笛传情,但希望它能够停下来。
- 只消三两声:只需几声便可表达心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半江红锦流”比喻江水的波光。
- 拟人:将渔笛赋予情感,似乎能传递思绪。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和意象上都有很好的对仗。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反映出人对自然的感悟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雁:象征归来与离别。
- 丹霞:象征秋天的美丽与温暖。
- 渔笛:代表孤独和对情感的寄托。
- 平洲:象征宁静与孤寂。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秋天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征鸿点破空云碧”中的“征鸿”指的是什么? A. 归来的鸿雁
B. 飞来的白鹭
C. 远行的海鸥 -
诗中“丹霞染出新秋色”表达了怎样的情景? A. 春天的花开
B. 秋天的夕阳
C. 冬天的雪景 -
“寸寸愁肠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愁苦
C. 兴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 杜甫《登高》: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个人的忧愁与感慨。
诗词对比:
- 严仁 vs. 李白:两者都擅长通过自然景色表达情感,但严仁的词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而李白则更偏向豪放的意象表现。
参考资料
- 《宋词选》:收录了严仁及其 contemporaries 的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有深入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