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仙翁看月三百秋,江波日去月不流。肯因炎尘暝空阔,直与江月同清幽。苍梧云气眉山雨,玉箫三年无今古。九天雨露蛰蛟龙,琅玕长凭清虚府。
白话文翻译:
仙翁在月下观望了三百个秋天,江水在日子变迁中流淌,而月亮却不曾移动。难道是因为尘世的炎热,使得天空显得格外宽广,所以我愿意和江中的月亮一起保持那份清幽。苍梧山的云气和眉山的细雨交织,玉箫演奏了三年,似乎没有过去与未来。九天之上,雨露滋养着蛟龙,琅玕藤长久依偎在那清静的府邸。
注释:
字词注释:
- 仙翁:指神仙般的老人,常用来象征智慧和长寿。
- 江波:江水的波浪。
- 炎尘:指世俗的纷扰与热闹。
- 苍梧:古代的山名,传说中的神仙居住地。
- 玉箫:一种乐器,象征优雅和音乐的美好。
- 九天:天上的高处,常指天界或神仙的居所。
- 蛟龙:传说中的水中的龙,象征力量与神秘。
典故解析:
- 苍梧云气、眉山雨:这些地名不仅出现在诗中,还与道教神仙文化有关,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神秘的向往。
- 琅玕:传说中的一种神草,常象征长生不老,寓意诗人对超脱凡尘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以其婉约派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尤其是对爱情和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江月楼》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内心追求的矛盾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月夜江水的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纷扰的逃避。
诗歌鉴赏:
《江月楼》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中,秦观通过“仙翁看月三百秋”引入了一个长久的时间概念,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月亮的永恒。江水日去月不流,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后半部分的描写则更富于想象和哲理,特别是“肯因炎尘暝空阔,直与江月同清幽”一句,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繁杂的厌倦,以及渴望与自然同化、保持内心清静的心愿。
诗中涉及的地名和意象,如“苍梧云气”、“玉箫”,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美感。整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自我的深刻思考,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仙翁看月三百秋:借助仙翁的形象,表现出对时间的感慨。
- 江波日去月不流:对比江水与月亮,突显时间的无情与月亮的恒久。
- 肯因炎尘暝空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反思,渴望宁静。
- 直与江月同清幽:愿与月亮一同保持内心的清幽。
- 苍梧云气眉山雨:描写自然景色,增添诗的意境。
- 玉箫三年无今古:表现岁月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
- 九天雨露蛰蛟龙:神秘的意象,暗示天上神仙的存在。
- 琅玕长凭清虚府:表达诗人渴望长生不老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与内心的清幽相联系。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和韵律具有对称美。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纯净生活的渴望,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宁静与永恒,也代表着诗人的追求。
- 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化。
- 苍梧、眉山:代表自然的美好与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仙翁”指的是谁?
- A. 一位神仙
- B. 一个普通老人
- C. 诗人的祖父
-
“江波日去月不流”表现了什么主题?
- A. 时间的流逝
- B. 大自然的变化
- C. 对爱情的向往
-
诗中“琅玕”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长生不老
- C. 爱情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江月楼》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但李白的作品更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而秦观则通过自然景象映射内心的清幽。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