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之禅老许以草庵见处作诗以约之》
时间: 2025-01-06 07:06: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橡叶冈头释马衔,区中奇观得穷探。
岸空飞鼠声相应,江静群峰影倒涵。
居士碧云裁秀句,道人哀玉扣清谈。
偶成二老风流事,不是三乘宿草庵。
白话文翻译:
在橡树叶覆盖的小山头上,释然的马衔放在那里,山中奇妙的景观值得细细探寻。
岸边空无一物,飞鼠的叫声和谐地回应着,江水静谧,群峰的影子倒映在水中。
居士在碧云之下,裁剪出优美的诗句,道人在这里哀叹,敲打着清雅的谈论。
偶尔成就了两位老人的风流故事,这并非三乘佛教所说的草庵修行。
注释:
- 释马衔:释,放下;马衔,可能是指马的缰绳或与马有关的事物。这里暗示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
- 飞鼠:一种夜行的动物,这里用来表现自然的生动。
- 碧云:清澈的天空。
- 三乘:佛教的三种教义,通常指小乘、大乘和密乘,提及的草庵是指修行之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淳夫,北宋时期著名词人,擅长婉约派词风,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秦观的词风清新脱俗,感情细腻,常表现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秦观晚年之际,反映出他对闲适生活和自然美的向往。诗中提到的草庵,可能与他对道教和佛教的理解与追求有关,表现了他对世俗烦扰的逃避和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开篇通过“橡叶冈头释马衔”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景,给人一种放松和释然的感觉。接着,诗中“岸空飞鼠声相应,江静群峰影倒涵”则用生动的自然描绘,传达出一种和谐与宁静的氛围。
在诗的后半部分,秦观将“居士”和“道人”引入,表现出对文学和哲学对话的珍视。这种交流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和精神交流的渴望。最后一句“偶成二老风流事,不是三乘宿草庵”则是一种自嘲,表明作者并不拘泥于传统的修行方式,而是主张一种更为自由和个性化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风格清新,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秦观作为词人的独特情怀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橡叶冈头释马衔:在橡树叶覆盖的小山头,马的缰绳被放下,象征着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
- 区中奇观得穷探:山中有许多奇妙的景观值得细细探寻,表现出对自然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 岸空飞鼠声相应:岸边空荡荡的,飞鼠的叫声与环境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江静群峰影倒涵:江水安静,群峰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居士碧云裁秀句:居士在碧云之下创作出优美的诗句,表现出一种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 道人哀玉扣清谈:道人在此感叹,轻轻敲打着雅致的谈论,强调了哲学思考的重要性。
- 偶成二老风流事:偶尔成就了两位老人的风流故事,表现出一种轻松幽默的态度。
- 不是三乘宿草庵:这并非佛教三乘所说的草庵修行,表明作者追求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生活方式。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次使用对仗的手法,例如“岸空飞鼠声相应,江静群峰影倒涵”,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
- 拟人:如“飞鼠声相应”,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特征,使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对传统宗教修行方式的超越,强调个性化的生活态度。这种思想反映了北宋时期士人的精神追求,既渴望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又不愿束缚于传统的框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橡叶:象征自然的生机和宁静。
- 飞鼠:象征自然的灵动与和谐。
- 碧云:代表清新、理想的生活状态。
- 草庵:象征传统的修行场所,暗示对传统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飞鼠”代表什么? A. 和谐的自然
B. 人的情感
C. 传统的束缚 -
“偶成二老风流事”中的“二老”指代什么? A. 两位道人
B. 两位居士
C. 两位作者 -
“不是三乘宿草庵”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追求传统
B. 对传统的超越
C. 对宗教的反思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秦观 vs. 苏轼:秦观的诗更加注重细腻的自然描绘和内心感受,而苏轼则更倾向于豪放的个性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秦观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