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
时间: 2025-01-04 06:33: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
作者:秦观
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中叶徙淮海,不仕但潜德。
先祖实起家,先君始缝掖。议郎为名士,余亦忝词客。
风流以及汝,三通桂堂籍。汝弱不好弄,文章有风格。
久从先生游,术业良未测。武林一都会,山水富南国。
下有贤别驾,上有明方伯。干将入砥砺,騕褭就衔勒。
勿矜孔鸾姿,不乐栖枳棘。吴中多高士,往往寄老释。
辨才虽物化,参寥犹夙昔。投闲数访之,可得三友益。
少来轻别离,老去重乖隔。念汝远行役,惘惘意不怿。
道山虽云佳,久寓有饥色。功名已绝意,政苦婚嫁迫。
终从大人议,税驾邗沟侧。追踪满两疏,父子老阡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其弟弟少章出任仁和主簿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自己家族发源于江南,祖辈是将门,后来迁居到淮海,并未在朝廷任职,而是潜心于德行的修养。先祖的荣耀使家族声名显赫,自己也算是有些文才。对弟弟的赞美中,强调了他的风流才子之姿,以及与先生的交游使他有了学问,但未来的成就还需时间来检验。
接着,诗人描绘了武林这座富饶的城市,提到许多贤达之士,鼓励弟弟不要自以为是,也不要甘于平庸。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弟弟离别的惆怅,感叹人生的离别与聚合,虽然山河美好,但远行的艰辛和对功名的无奈让人忧虑。
注释
- 宗本:指家族的根本。
- 列戟:指家族中有武将。
- 潜德:隐秘地修身养德。
- 议郎:官职,名士。
- 风流:才华出众,人品风范。
- 干将:名剑,象征武器和武力。
- 騕褭:美马,象征高贵。
- 吴中:指吴地,盛产人才之地。
- 辨才:辨别才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擅长词作,风格婉约,情感细腻。秦观的词富于情感,常表现对人生、爱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秦观的弟弟少章即将前往仁和担任主簿之际,表达了作为哥哥的关切与不舍,反映出当时士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与对家族荣誉的重视。
诗歌鉴赏
《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弟弟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担忧。诗人以家族的历史、个人的经历引入对弟弟的叮嘱,既有对弟弟才能的赞赏,也流露出对他未来的期盼。
诗中“勿矜孔鸾姿,不乐栖枳棘”一句,警示弟弟不要因为自己的美貌而自满,更要努力追求学业和品德的修养。这种劝诫是对年轻一代的希望,也是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由深沉到轻松,最后又回到思念与忧虑,展现出人世间的变迁与离别的无奈。诗人用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描绘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送别场景,读来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宗本江南:自述家族根本在江南,表明身份。
- 为将门列戟:强调家族中有将领,显示家族荣耀。
- 中叶徙淮海:家族迁移至淮海,暗示人生变迁。
- 不仕但潜德:不在官场,而是潜心于德行的修养,表现出对权力的淡泊。
- 议郎为名士:先祖在社会上有名望,表明家族的文化底蕴。
- 汝弱不好弄:劝弟弟年轻时不要轻易追求名利。
- 文章有风格:赞美弟弟的文才。
- 久从先生游:与名师交游,表明弟弟的学习态度。
- 武林一都会:描绘地方的繁华与人才济济。
- 下有贤别驾,上有明方伯:地方官员贤良,反映社会的良好氛围。
- 勿矜孔鸾姿:劝诫弟弟不要自满于外表的优秀。
- 吴中多高士:吴地人才辈出,鼓励弟弟交友。
- 少来轻别离:年轻时对离别不以为意。
- 念汝远行役:对弟弟的远行感到不安。
- 道山虽云佳:虽然山河美丽。
- 功名已绝意:对功名的追求已无兴趣。
- 追踪满两疏:暗示父子关系的疏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贤别驾,上有明方伯”,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用“干将”和“騕褭”比喻优秀的人才和美好的前程。
- 排比:如“下有贤别驾,上有明方伯”,强调地方的优秀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家族荣誉的自豪、对弟弟未来的期望以及对离别的惆怅,生动地呈现出士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与哲理,体现出人情的复杂与深邃。
意象分析
- 江南:象征着文化的发源地,家族的根基。
- 将门:代表着家族的荣耀与传统。
- 武林:繁华的城市,象征着人生的机会与挑战。
- 桂堂:象征着高雅的学问与文化。
- 干将:象征着出类拔萃的才能与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秦观的字是什么? A. 少游
B. 少章
C. 淮海 -
诗中提到的“干将”象征什么? A. 美酒
B. 名剑
C. 佳人 -
诗中的“勿矜孔鸾姿”意指什么? A. 不要自满于自己的外表
B. 要努力学习
C. 要珍惜友情
答案
- A. 少游
- B. 名剑
- A. 不要自满于自己的外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by 王之涣
- 《春望》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别》: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侧重于对友情的追忆。
- 《春望》:则在战乱中对国事的忧虑,感情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秦观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