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矩同登牛头》

时间: 2025-01-01 14:45:19

两翼城包险,三分寺占奇。

市嚣芳草隔,古意落花知。

岁熟人情乐,时清物态熙。

江山输眼底,尽是太平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两翼城包险,三分寺占奇。
市嚣芳草隔,古意落花知。
岁熟人情乐,时清物态熙。
江山输眼底,尽是太平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险要的城池被两翼环绕,三分之一的寺庙在奇特的地势中显得格外显眼。市场的喧嚣与芳草隔断了,古老的意境仿佛在落花中得以体现。岁月成熟,人情愉悦,时光清新,万物欣欣向荣。眼前的江山美景尽收眼底,都是太平盛世的诗篇。

注释:

  • 两翼城:指被两侧高地包围的城池,象征险要之地。
  • 三分寺:指寺院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地方,描绘出寺庙的独特地理位置。
  • 市嚣:市井的喧闹声。
  • 芳草隔:芳香的草地隔开了城市的喧嚣。
  • 古意:古老的情趣或韵味。
  • 落花知:落下的花瓣似乎懂得古老的情感。
  • 岁熟:指岁月的成熟,暗指人们的生活得到满足。
  • 物态熙:万物的状态安宁而兴盛。
  • 江山输眼底:眼前的江山尽收眼底,表达一种开阔的视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1090年-1151年),字希声,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作风格多以清新自然为主,擅长描绘山水风光,情感细腻,且多有哲理。

创作背景:

《伯矩同登牛头》是洪咨夔的一首代表作,写于他与友人同游时的感受。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社会安宁的赞美,反映出当时南宋社会的较为安定的局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前两句通过对地理位置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险峻而奇特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城市的周围环境是多么的壮丽。诗中提到的“市嚣芳草隔”,则展现了城市的喧闹与自然的宁静之间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则从人情和物态的角度描绘了社会的和谐,诗人以“岁熟人情乐,时清物态熙”体现了人们在丰收的季节中,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最后一句“江山输眼底,尽是太平诗”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和对社会生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热爱,给人以心灵的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翼城包险:描绘出城池的险要,表现出一种自然保护的感觉。
  2. 三分寺占奇:突出寺庙与自然地势的奇特结合。
  3. 市嚣芳草隔:通过对比,表现城市喧嚣与自然宁静的相对。
  4. 古意落花知:引入古老的情感,落花象征着对过往的怀念。
  5. 岁熟人情乐:表现出人们在岁月积累中获得的快乐。
  6. 时清物态熙:时光清新,万物欣欣向荣。
  7. 江山输眼底:眼前的美景尽收眼底,表现诗人心胸开阔。
  8. 尽是太平诗:表达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两翼城包险,三分寺占奇”,形成工整的对称。
  • 比喻:用“落花”来表达古老的情感,赋予自然以人文情怀。
  • 意象:诗中融入了丰富的自然意象与社会情感,形成了诗歌的整体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社会和谐的渴望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太平盛世的美好向往,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人类的文明与安全。
  • :代表文化与精神的寄托。
  • :象征社会的繁华与喧闹。
  • 芳草: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落花: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对过去的怀念。
  • 江山:象征祖国的壮丽与安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城池是被什么包围的? A. 山脉
    B. 河流
    C. 两翼
    D. 森林

  2. “岁熟人情乐”中的“岁熟”指的是什么? A. 年龄
    B. 丰收的季节
    C. 生活的烦恼
    D. 时间的流逝

  3. 诗中提到的“太平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战乱
    B. 和平安宁的生活
    C. 自然灾害
    D. 个人荣华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洪咨夔的诗更侧重于自然与社会的结合,前者更强调个人情感与孤独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注》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