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湖小阁多延月,
好友同舟半是僧。
寄语江南老桑苎,
秋山紫蕨忆行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小阁旁的月色,和好友同舟共游,其中一半的友人是僧人。诗人寄托了对江南的思念,尤其是老桑树和苎麻,秋天的山中,紫色的蕨菜让他想起了昔日的行旅。
注释:
- 西湖小阁:指的是西湖边的小亭阁,描绘出清幽的环境。
- 延月:指月光的延续或照射,形容月色美丽。
- 好友同舟:朋友们一起乘船,强调友谊的温馨。
- 半是僧:同舟的朋友中有一半是僧人,暗示一种清净的氛围。
- 江南老桑苎:桑树和苎麻是江南地区的植物,象征着乡愁和记忆。
- 秋山紫蕨:秋天的山中长有紫色蕨菜,带有自然的色彩和情感的寄托。
- 忆行縢:怀念过去的旅程和经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体仁,明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他的诗歌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游览西湖之际,正值秋季,诗人对江南的土地和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借助自然景象抒发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湖的自然美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和故乡的深厚情感。首联“西湖小阁多延月”,通过描绘月光洒在小阁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幽的氛围。接着“好友同舟半是僧”,则转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友谊的温暖,特别是与僧人共同游玩的情景,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
在后两句中,诗人以“寄语江南老桑苎”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桑树和苎麻是江南特有的植物,承载了诗人对童年、故乡的回忆和情感。最后的“秋山紫蕨忆行縢”,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也引发了对过去旅行的思考,表达了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际关系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湖小阁多延月:描绘了西湖小阁的美丽月色,营造了一个宁静的环境。
- 好友同舟半是僧:描述了与朋友们同舟游玩的情景,强调了其中有僧人,暗示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 寄语江南老桑苎:表达对江南的思念,桑树和苎麻引发了对故乡的回忆。
- 秋山紫蕨忆行縢:通过秋天的紫蕨,激发对过去旅行的怀念,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宁静的氛围。
- 对仗:如“好友同舟”与“半是僧”形成对比,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如月、桑、蕨)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故乡的思念,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阁:象征着安静和清幽。
- 月:象征着美好与思念。
- 桑苎:代表故乡,寄托了乡愁。
- 紫蕨:象征着记忆和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小阁位于哪个地方?
- A. 西湖
- B. 黄山
- C. 泰山
- D. 长江
-
诗中提到的朋友中有多少是僧人?
- A. 全是僧人
- B. 一半是僧人
- C. 没有僧人
- D. 三分之一是僧人
-
诗人对江南的哪些植物表达了思念?
- A. 桃花
- B. 老桑树和苎麻
- C. 松树
- D. 竹子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刘体仁的诗更注重人与自然的融合,展现了友情与乡愁的交织,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独处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两者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倾向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明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