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科诏勉诸子
作者:辛弃疾
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
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
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
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
秋天的科举考试即将开始,天书(指考试内容)已经写了十行。
我能自我苦读,写下的文章必定成章。
没有看到三公(指高官)之后,我空有一身的强壮。
明年吏部选拔,梅福(指梅花)又与仇香(指香草)成了对比。
注释:
- 秋举:指秋季的科举考试。
- 天书:古代指考试的内容或题目。
- 绝编:形容文思枯竭,无法继续写作。
- 三公:指古代的三位高级官员。
- 梅福:梅花的美名,象征高洁。
- 仇香:香草,象征平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诗人及军事家。其词风豪放,情感奔放,常以时事为题材,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抱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辛弃疾在科举路上的心境,表现出他对科举的重视和对自身前途的思考。辛弃疾身处的宋代,科举是获取仕途的重要途径,诗中流露出他对未来的追求与期待。
诗歌鉴赏:
《闻科诏勉诸子》是一首深具时代背景的诗作,辛弃疾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科举考试的关注与对年轻学子的勉励。诗的开头“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点明了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带着紧迫感。诗人用“绝编能自苦”表达了对努力学习的自信,强调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下笔定成章”则传达了对未来成功的信心和期待,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接下来一句“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道出诗人对高官之路的渴望与对自身能力的怀疑,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最后一句“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则带有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梅福和仇香形成鲜明对比,代表了不同的命运选择。
整个诗歌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辛弃疾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后辈学子努力奋斗,追求自己的理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举无多日:科举考试即将来临,时间紧迫。
- 天书已十行:考试内容已经准备好,暗示对考试的准备。
- 绝编能自苦:即使写作困难,我依然能通过努力克服。
- 下笔定成章:自信能够写出好的文章。
- 不见三公后:高官难以获得,感到失落。
- 空长七尺强:身材高大,但潜力未能施展。
- 明年吏部选:未来的选拔考试,充满希望与挑战。
- 梅福更仇香:梅花象征高洁,仇香则象征平凡,暗示命运的不同。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将科举内容称为“天书”,突显了其重要性和神秘感。
-
主题思想:
-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科举考试的重视、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个人努力与命运的思考,鼓励年轻人要不断奋斗,争取更好的未来。
意象分析:
- 秋举: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亦带有紧迫感。
- 天书:代表知识和智慧,暗示考试的严肃性。
- 梅福与仇香:两种命运的象征,反映出对未来不同选择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举”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秋季的科举考试
C. 秋天的收获 -
“下笔定成章”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写作的无奈
B. 对成功的自信
C. 对考试的失望 -
诗中梅福与仇香的对比象征什么?
A. 不同的命运选择
B. 两种文学风格
C. 高官与平民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杜甫在诗歌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辛弃疾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郁形成鲜明对比,但都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