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四 题晋臣真得归、方是闲二堂》
时间: 2025-01-06 14:25: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里深窈窕,万瓦碧参差。
青山屋上,流水屋下绿横溪。
真得归来笑语,方是闲中风月,
剩费酒边诗。
点检歌舞了,琴罢更围棋。
王家竹,陶家柳,谢家池。
知君勋业未了,不是枕流时。
莫向痴儿说梦,且作山人索价,
颇怪鹤书迟。一事定嗔我,
已办北山移。
白话文翻译
在十里深邃的山水中,屋顶上万瓦青色交错。
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绿意环绕着溪流。
真正回来时笑语盈盈,才是闲适中的风月,
只剩下在酒边吟诗的时光。
歌舞已经结束,琴声也停了,接下来是围棋的对弈。
王家的竹子,陶家的柳树,谢家的池塘。
我知道你的功业尚未完成,不能再像往日那样悠闲自得。
别去对无知的孩子们说梦话,暂且当作山人来索价,
颇为惋惜鹤书来得太慢。
一件事情让我对你生气,已然处理过北山的事情。
注释
- 窈窕:形容水深而幽静。
- 碧参差:形容屋顶的瓦片颜色绿色且错落有致。
- 真得归来:真正地回归到家中。
- 闲中风月:闲适的时间里,享受风光和月色。
- 点检:检查、清点的意思。
- 鹤书:指传信的方式,常用以指代书信的来往。
- 北山:特指北山的某一事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诗人。他的词风豪放,情感深沉,常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理想的追求。辛弃疾的词作尤其反映了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民族情怀。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 其四》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威胁和内部动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政治的无奈与失落。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水调歌头 其四》是一首描写归隐生活的诗。诗中通过描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闲适的生活场景,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开篇以“十里深窈窕,万瓦碧参差”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田园风景,给人以宁静的美感。接着,诗人通过“真得归来笑语”表达了归隐后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展示了他对风月的享受。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丝对现实的无奈与焦虑,尤其在“知君勋业未了,不是枕流时”一句中,暗示诗人内心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并未终止。诗的后半部分提到的“莫向痴儿说梦”,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困扰,进一步深刻地揭示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和押韵的技巧,营造出一种和谐美感,情感的层次分明,使得诗人在悠闲的描绘中不乏深意,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里深窈窕,万瓦碧参差:描绘出深邃的景致和屋顶的美丽。
- 青山屋上,流水屋下绿横溪:青山与流水的相互映衬,渲染出一种清新的自然气息。
- 真得归来笑语:表达了归回后的欢愉。
- 方是闲中风月,剩费酒边诗:强调在闲适时光中吟诗作乐的情景。
- 点检歌舞了,琴罢更围棋:描述结束后活动的宁静,转向围棋的静谧。
- 王家竹,陶家柳,谢家池:具体的地域景物,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知君勋业未了,不是枕流时:反映出对理想未尽的惋惜。
- 莫向痴儿说梦:劝诫他人不要幻想。
- 且作山人索价,颇怪鹤书迟:表现出对现实事务的无奈与惋惜。
- 一事定嗔我,已办北山移:表明处理过的事情和内心的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观比喻内心情感。
- 对仗:如“王家竹,陶家柳”,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 拟人:使自然景物富有生命力,增加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困扰,既有对宁静生活的欣赏,又充满对未竟理想的惋惜,展现出辛弃疾复杂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流水:代表着生命的流动和时间的无情。
- 酒:象征着闲适生活的享受与人际交往的融洽。
- 围棋:象征着智力与思考,引入了哲理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十里深窈窕”中的“窈窕”意指什么? A. 深远
B. 美丽
C. 清澈
D. 幽静 -
诗人用“青山屋上,流水屋下绿横溪”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繁华的城市
B. 宁静的乡村
C. 戈壁滩
D. 大海 -
“知君勋业未了”的意思是什么? A. 你已经完成所有事情
B. 你还未实现理想
C. 你很懒惰
D. 你很幸福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但辛弃疾更加注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苏轼更强调对自然的豁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辛弃疾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