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未说路行难,山深分外寒。
晚村林隐寺,春润石鸣滩。
薄宦曾无补,劳生敢自安。
羽书虽较少,备御莫教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并未提及行路的艰难,但山深的地方格外寒冷。傍晚的村庄中,树林掩映着寺庙,春天的雨水滋润着石头,河滩发出清脆的声音。作为一个微薄的官员,我的职务并没有什么帮助,生活的艰辛让我难以安心。尽管书信交流不多,防备的态度却不能放松。
注释:
- 行难:行路的艰难。
- 分外寒:特别寒冷。
- 林隐寺:树林中隐匿着寺庙。
- 春润:春天的雨水滋润。
- 薄宦:微薄的官职。
- 羽书:书信,古时用轻便的信件传递消息。
- 备御:防备、准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诗歌创作而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峮山铺》诞生于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思,可能是在某次出行或隐居时所作,表达了对艰难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峮山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深山村落的自然景观,同时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首句“未说路行难”,未直接表明路途的艰辛,却以“山深分外寒”暗示了环境的恶劣。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生艰难的隐喻。接下来的“晚村林隐寺”则勾画出一个宁静、神秘的山村图景,表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诗中“春润石鸣滩”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的生机,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表现出自然界的和谐。
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由自然的美好引入对个人境遇的反思,表达出“薄宦曾无补,劳生敢自安”的无奈。作为一个微薄的官员,诗人感受到政治的无力与生活的艰辛,内心的安宁变得遥不可及。最后一句“羽书虽较少,备御莫教宽”则反映出一种谨慎与不安,尽管外界的交流很少,但内心的警惕与防备却从未放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与对自然的热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说路行难:未提及行路的艰难,暗示内心的孤独与艰辛。
- 山深分外寒:深山中的寒冷,象征着困境和不易。
- 晚村林隐寺:描绘出一个安静的黄昏环境,映衬诗人内心的孤寂。
- 春润石鸣滩:春雨带来的生机,象征着希望与自然的美好。
- 薄宦曾无补:微薄的官职无法改变人生的困境。
- 劳生敢自安:生活的艰辛使人难以安心。
- 羽书虽较少:书信交流不多,暗示与外界的隔离。
- 备御莫教宽:防备的态度不应放松,反映出内心的紧张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境遇相联系,形成对比。
- 对仗:如“春润石鸣滩”与“薄宦曾无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山、村、寺、春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个人生活困境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仍追求内心安宁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山:象征着孤独与艰难。
- 村:代表着人们的生活与归属。
- 寺: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信仰。
- 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深分外寒”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温暖的春天
B. 寒冷的困境
C. 快乐的心情
D. 宁静的夜晚 -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轻松愉快
B. 无奈与沉重
C. 完全满足
D. 期待成功 -
“薄宦”在诗中的意思是? A. 较高的官职
B. 微薄的官职
C. 富裕的生活
D. 辛苦的工作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比较刘学箕的《峮山铺》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刘学箕更强调个人的生活困境,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