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蕊香不恋琵琶结
作者: 张炎 〔宋代〕
蕊香不恋琵琶结。舞衣折损藏花蝶。
春梦未堪凭。几时春梦真。
愁把残更数。泪落灯前雨。
歌酒可曾忺。情怀似去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意思是:花蕊的香气不再依恋琵琶的结子,舞衣已经损坏,藏匿着花蝶。春梦无法再依靠,何时才能实现春梦的真实?愁苦让我一遍遍数着残更,泪水在灯前如雨般落下。歌声与美酒是否曾经令人欢愉?我的情怀却如同去年一样。
注释:
- 蕊香:指花蕊的香气。
- 琵琶结:指一种乐器的装饰,象征着往日的欢乐。
- 舞衣折损:舞衣已经磨损,象征着青春的逝去或往日的美好被遗忘。
- 春梦未堪凭:春天的梦境无法依赖,表示一种失落感。
- 残更:残缺的时光,指的是时间的流逝。
- 泪落灯前雨:泪水像雨水一样落下,表达悲伤。
- 歌酒可曾忺:歌声和美酒是否曾让自己快乐?
- 情怀似去年:情感依旧如同去年一样,暗示着对过去的怀念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字仲明,号孤云,宋代词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词作。其作品以情感细腻著称,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往事的追忆。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张炎晚年,正值战乱纷扰之际,个人的遭遇与国家的动荡交织,表现出强烈的怀旧情绪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词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落的情感。开头以“蕊香不恋琵琶结”引入,暗示着过去的欢愉已无法再现,词人对昔日的依恋与无奈感由此而生。接着用“舞衣折损藏花蝶”描绘了人物的孤独与脆弱,舞衣的破损象征着青春的消逝,花蝶的藏匿则隐喻着内心的隐秘与无奈。
“春梦未堪凭,几时春梦真”更是表现出词人的迷茫与失落之感,春梦本是美好的象征,却变得遥不可及,令人倍感惆怅。接下来的“愁把残更数,泪落灯前雨”直接表达了词人心中的苦闷与无奈,泪水如雨般倾泻,情感的积压与内心的煎熬在此刻显露无遗。
最后一句“歌酒可曾忺,情怀似去年”则在反思过去的同时,流露出一种对幸福时光的怀念与渴望。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通过细腻的意象与生动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蕊香不恋琵琶结:表达了花的香气不再依赖琵琶的装饰,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失落。
- 舞衣折损藏花蝶:舞衣的损坏与花蝶的隐藏,暗示着青春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
- 春梦未堪凭:春天的梦无法寄托,表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
- 几时春梦真:询问何时才能实现真正的春梦,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期待。
- 愁把残更数:愁苦让人反复数着残缺的时光,显示出对过去的执着。
- 泪落灯前雨:泪水如雨般落下,直白地表达出悲伤的情感。
- 歌酒可曾忺:反思过去的歌酒是否曾带来快乐,表现出对快乐时光的怀念。
- 情怀似去年:情感依旧如同去年,暗示着对过去的怀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比作雨,形象地传达了悲伤的情绪。
- 对仗:如“歌酒可曾忺”和“情怀似去年”,形成了音韵上的和谐。
- 拟人:将春梦拟人化,表现出梦境的可望不可及。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是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蕊香: 代表青春与美好,暗示着往日的乐趣。
- 琵琶结: 象征着欢乐与音乐,承载着美好回忆。
- 舞衣: 代表着青春与美丽的象征。
- 泪水: 传达了悲伤与失落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蕊香不恋琵琶结”中的“蕊香”指的是什么?
- A. 花的香气
- B. 琵琶的声音
- C. 舞衣的颜色
- D. 酒的香气
-
诗中的“春梦未堪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春天的渴望
- B. 对往日的怀念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现实的无奈
-
“泪落灯前雨”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排比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张炎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往日美好的怀念,但张炎更侧重于对流逝青春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邃。两者的不同风格和情感基调,为我们呈现了宋代词人的丰富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张炎研究》《李清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