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咏汤)》
时间: 2024-09-19 21:24: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瑶草收香,琪花采汞。
冰轮碾处芳尘动。
竹炉汤暖火初红,
玉纤调罢歌声送。
麾去茶经,袭藏酒颂。
一杯清味佳宾共。
从来采药得长生,
蓝桥休被琼浆弄。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瑶草散发着香气,琪花在采集甘露。冰冷的月光下,芳香的尘土微微荡漾。竹炉上的汤热气腾腾,火焰刚刚变红,玉般的手指调完乐曲,歌声随之送走。挥手告别茶经,转而颂扬藏酒。一杯清香的汤水,与朋友共享。从古以来,采药可以得以长生,蓝桥的美酒却不该被琼浆所扰。
注释:
- 瑶草:指珍贵的草本植物,象征着美好与芳香。
- 琪花:美丽的花朵,常用以形容稀有和珍贵的花卉。
- 采汞:指采集露水,这里用“汞”形容露水的珍贵。
- 冰轮:指月亮,暗指清冷明亮的月光。
- 芳尘:芳香的尘土,象征自然的芬芳。
- 竹炉:竹制的炉子,用于煮汤。
- 玉纤:指美丽如玉的手指。
- 茶经:指茶的典籍或知识,这里意为告别茶事。
- 琼浆:美酒,常用来形容美味的饮品。
- 蓝桥:古代传说中长生不老之地,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约1050年-1120年),字公望,号云溪,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作,以清丽婉约见长。他的词风受到李清照等人的影响,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张炎的作品多描绘自然美景及个人情感,常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踏莎行(咏汤)》创作于张炎的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诗人通过描写泡汤、饮酒的场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长生的渴求,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踏莎行(咏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饮汤场景,诗中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开篇以“瑶草收香,琪花采汞”引入,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香气与美丽的自然环境,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竹炉上温暖的汤,火焰初红,暗示着生活的温暖与希望。
“玉纤调罢歌声送”中,诗人描绘了调乐后的安静,给人一种愉悦与满足的感觉。接下来的“麾去茶经,袭藏酒颂”则流露出对传统茶道的告别,转而追求更放松的饮酒生活,表现出一种超脱和对逸趣的追求。
最后的“从来采药得长生,蓝桥休被琼浆弄”则是对长生不老的向往,提醒人们不要迷失在物质享乐之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整首词在轻松悠扬的曲调中,蕴含了对生活的深思与对长生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瑶草收香:珍贵的草散发香气,象征着自然的美。
- 琪花采汞:美丽的花朵在吸收露水,表现出自然的繁荣。
- 冰轮碾处芳尘动:月光下,芳香的尘土因风而动,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竹炉汤暖火初红:竹炉中温暖的汤,火焰刚刚燃起,暗示着生活的温暖。
- 玉纤调罢歌声送:美丽的手指调完乐曲,歌声随之而来,展现出生活的愉悦。
- 麾去茶经:告别繁杂的茶事,表现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袭藏酒颂:转而颂扬美酒,体现出对饮酒生活的追求。
- 一杯清味佳宾共:与朋友共享一杯清香的汤,强调友情与分享。
- 从来采药得长生:采药可以长生,反映出对长生的渴望。
- 蓝桥休被琼浆弄:蓝桥不应被美酒打扰,提醒人们保持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轮”比喻月亮,增添诗的意境。
- 对仗:如“瑶草收香,琪花采汞”,增强音韵美。
- 拟人:如“芳尘动”,使自然更具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饮汤与饮酒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享受以及对长生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反映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草:象征珍贵、纯洁与美好。
- 琪花:代表美丽与稀有,寓意着理想的生活。
- 冰轮:象征明亮清澈,寓意着追求真理与清明。
- 竹炉:代表自然与简约,突显生活的本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瑶草”和“琪花”分别象征什么? A. 财富与权力
B. 美丽与芳香
C. 知识与智慧
D. 友情与亲情 -
“竹炉汤暖火初红”中的“初红”指的是什么?
A. 水温升高
B. 火焰刚开始燃烧
C. 汤的颜色变红
D. 天空的颜色 -
诗中提到的“蓝桥”象征什么?
A. 物质享乐
B. 长生不老
C. 自然环境
D. 友情
答案:
- B. 美丽与芳香
- B. 火焰刚开始燃烧
- B. 长生不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白居易《长恨歌》
诗词对比:
《如梦令》(李清照)与《踏莎行(咏汤)》在自然描绘与生活情趣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更多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而张炎则聚焦于对自由与长生的追求,两者都展现了诗人的情感细腻与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清照与张炎的词风比较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踏莎行(咏汤)》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