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余甘汤)》

时间: 2025-01-01 12:54:44

庵摩勒,西土果。

霜后明珠颗颗。

凭玉兔,捣香尘。

称为席上珍。

号余甘,争奈苦。

临上马时分付。

管回味,却思量。

忠言君试尝。

意思解释

更漏子(余甘汤)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庵摩勒,西土果。霜后明珠颗颗。凭玉兔,捣香尘。称为席上珍。
号余甘,争奈苦。临上马时分付。管回味,却思量。忠言君试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一种名为“余甘”的水果,它生长在西方的土地上。经过霜打过后,果实晶莹剔透,宛如明珠一般。人们在席间凭借着玉兔的捣制,让这香甜的果实成为珍品。
虽然它叫做余甘,但其味道却有些苦涩。在临上马的时候,便把这果子的味道分付给你。细细品味,回想起来,却又让人思索:忠实的劝告,你不妨试试看。


注释:

  • 庵摩勒: 指一种水果,原产地在西域。
  • 西土: 指西方的土地。
  • 霜后: 经历霜打后,表示果实成熟。
  • 玉兔: 传说中的兔子,这里比喻捣药或捣制的器具。
  • 余甘: 指一种具有甘甜味道的水果,但也有苦涩的余味。
  • 忠言: 忠实的劝告。

典故解析:

“玉兔”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与月亮有关,象征着长生不老的追求。“余甘”这个词本身有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虽有苦涩,却更显珍贵之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宋代山水诗的重要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之际,他通过写作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在《更漏子(余甘汤)》中,黄庭坚通过对“余甘”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丰富。余甘果实的外表晶莹剔透,象征着美好与幸福,但其内在却有着苦涩的味道,暗示了人生中的苦与乐的辩证关系。诗中提到的“忠言”,更是让人思考,生活中的甘苦往往伴随而来,正如对待美好事物的态度,既要欣赏其美好,也要接受其苦涩。这种深刻的哲理思考,让整首词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反思,体现了黄庭坚作为诗人的深邃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庵摩勒,西土果: 表示余甘是一种西方的特产,带有异域风情。
  • 霜后明珠颗颗: 霜打后的果实晶莹如珠,形象生动。
  • 凭玉兔,捣香尘: 玉兔捣制香料,增添了诗的意象层次。
  • 称为席上珍: 余甘被视为珍品,象征着稀有与珍贵。
  • 号余甘,争奈苦: 虽名为甘,却有苦味,反映生活的两面性。
  • 临上马时分付: 临别之际,寄托对友人的关怀。
  • 管回味,却思量: 细细品味,反思人生的甘苦。
  • 忠言君试尝: 劝告朋友品尝余甘,象征对待生活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 “明珠”比喻果实的美丽。
  • 对仗: 结构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通过“管回味”表现出人对事物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余甘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性,强调了对生活的反思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余甘: 象征着人生的滋味,既有甜美也有苦涩。
  • 明珠: 代表美好的事物。
  • 玉兔: 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余甘”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甜美
    • B. 人生的复杂
    • C. 忠实的劝告
    • D. 西方的水果
  2. 本诗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什么?

    • A. 排比
    • B. 拟人
    • C. 夸张
    • D. 对仗

答案:

  1. B
  2.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黄庭坚与苏轼的作品均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但黄庭坚更注重内心的细腻与哲理,苏轼则多表现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