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寅庵四首》
时间: 2025-01-14 23:30: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未怪穷山寂寞居,此情常与世情疏。
谁家生计无闲地,太半归来已白须。
不用看云眠永日,会思临水寄双鱼。
公私逋负田园薄,未至妨人作乐无。
白话文翻译:
不怪在穷山中寂寞地生活,这种情感常常与世俗的情感隔绝。
哪家生计没有闲暇的地方,回到家时大多数人已经白发苍苍。
不必看云在天空中沉沉入睡,心中仍然会思念在水边寄托的双鱼。
公私之间的负担使得田园生活变得薄弱,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去享受乐趣。
注释:
- 穷山:指偏远而荒凉的山。
- 白须:形容年纪大,头发变白。
- 临水:指在水边,隐喻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双鱼:可能指双鱼座,象征着梦想与情感的寄托。
- 公私逋负:指个人与社会责任之间的负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其诗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观察。黄庭坚与苏轼、李清照等人并称,尤其在词、诗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思考与感慨。在经历了人生的浮沉之后,他更倾向于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然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一开始就以“未怪穷山寂寞居”开篇,表现出诗人内心对隐居生活的接受与理解,尽管身处寂静的山林,却不以此为苦。黄庭坚通过对比,揭示出世俗生活中的忙碌与烦恼,特别是“谁家生计无闲地”,强调了生活的艰辛和对家乡的眷恋。
诗中“太半归来已白须”一句,深刻揭示了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许多人在忙碌中渐渐老去,最终回归到故土时,已是满头白发。这样的感慨让人倍感沉重,但又透出淡淡的哲思。接下来的“会思临水寄双鱼”,则呈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水边的双鱼象征着自由与闲适,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在结尾处以“公私逋负田园薄”来总结,揭示了社会责任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虽然生活中有许多负担,但这并不妨碍人们追求内心的快乐。诗歌通过对比、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形成了独特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怪穷山寂寞居:不怨恨自己隐居在偏远的山中,表达对隐逸生活的选择。
- 此情常与世情疏:这种情感与世俗的情感是疏离的,表明对世俗繁杂的冷淡。
- 谁家生计无闲地:反问,哪家人能有空闲的地方,反映生活的忙碌。
- 太半归来已白须:大多数人回到家时已经白发,体现了岁月的流逝。
- 不用看云眠永日:不必整天看着云朵沉沉入睡,暗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 会思临水寄双鱼:思念在水边的双鱼,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公私逋负田园薄:社会与个人责任的负担使得田园生活变得薄弱。
- 未至妨人作乐无:尽管生活艰辛,但并不妨碍人们享受乐趣。
修辞手法:
- 对比:隐居生活与世俗生活的对比,突显内心的追求与外在的纷扰。
- 象征:双鱼象征着理想与自由,水边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引发读者思考生活的真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与意象,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快乐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个人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穷山:代表孤独和宁静。
- 白须:象征年老与岁月的流逝。
- 双鱼:象征理想、自由与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未怪穷山寂寞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A. 怨恨
B. 接受
C. 迷茫 -
“公私逋负田园薄”意味着: A. 生活富裕
B. 责任重
C. 田园丰厚 -
诗中提到的“临水寄双鱼”象征着: A. 逃避
B. 理想与追求
C. 忧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王维:黄庭坚的《次韵寅庵四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黄庭坚更侧重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两者都传达了对自然与心灵自由的追求,但侧重点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