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斋书怀》
时间: 2025-01-17 10:32: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斋书怀 王炎 〔宋代〕
幽居用拙懒追寻, 小径无人苔半侵。 燕子已归知社近, 桃花半破觉春深。 长编短简资身策, 故岁新年念母心。 拂拭横床眠未稳, 匆匆屋角有鸣禽。
白话文翻译:
我隐居在这幽静的地方,懒得去追求什么, 小路上没有人迹,苔藓已经侵占了半边。 燕子已经归来,预示着社日将近, 桃花半开,让人感觉到春天的深沉。 长长的编年史和短短的信件都是我谋生的策略, 旧年过去,新年到来,我思念着母亲的心。 我拂拭着床榻,却难以安稳入睡, 屋角匆匆传来鸣禽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居:隐居的地方。
- 用拙: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善于做事。
- 懒追寻:懒得去追求名利。
- 苔半侵:苔藓覆盖了小径的一半。
- 知社近:知道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即将到来。
- 半破:半开。
- 觉春深:感觉到春天的深沉。
- 长编短简:指长篇的历史记载和短篇的书信。
- 资身策:谋生的手段。
- 故岁新年:旧年过去,新年到来。
- 念母心:思念母亲的心情。
- 拂拭:擦拭。
- 横床:床榻。
- 眠未稳:难以安稳入睡。
- 匆匆:急促的样子。
- 鸣禽:鸣叫的鸟。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对母亲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隐逸诗人,喜欢幽静的生活,诗风清新自然,多表达对自然和亲情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对母亲的思念。在幽静的环境中,作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幽静的隐居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对母亲的思念。诗中“小径无人苔半侵”一句,生动地表现了隐居地的宁静与荒凉,而“燕子已归知社近,桃花半破觉春深”则巧妙地运用了春天的景象,传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后两句“长编短简资身策,故岁新年念母心”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情感真挚。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居用拙懒追寻”:作者自谦地表示自己在幽静的地方隐居,懒得去追求名利。
- “小径无人苔半侵”:小路上没有人迹,苔藓已经侵占了半边,表现了隐居地的荒凉与宁静。
- “燕子已归知社近”:燕子归来,预示着社日将近,暗示时间的流转。
- “桃花半破觉春深”:桃花半开,让人感觉到春天的深沉,传达了季节的变化。
- “长编短简资身策”:长篇的历史记载和短篇的书信都是作者谋生的手段。
- “故岁新年念母心”:旧年过去,新年到来,作者思念着母亲的心情。
- “拂拭横床眠未稳”:作者擦拭着床榻,却难以安稳入睡,表现了内心的不安。
- “匆匆屋角有鸣禽”:屋角匆匆传来鸣禽的声音,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燕子已归知社近”,将燕子拟人化,赋予其感知时间的能力。
- 比喻:如“桃花半破觉春深”,用桃花半开来比喻春天的深沉。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对母亲的思念。通过描绘幽静的环境和春天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居:隐居的地方,象征宁静与孤独。
- 小径:无人迹的小路,象征荒凉与宁静。
- 苔半侵:苔藓覆盖小径,象征时间的流逝。
- 燕子:归来的燕子,象征时间的流转。
- 桃花:半开的桃花,象征春天的深沉。
- 长编短简:历史记载和书信,象征谋生的手段。
- 故岁新年:旧年过去,新年到来,象征时间的循环。
- 念母心:思念母亲的心情,象征亲情。
- 鸣禽:鸣叫的鸟,象征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小径无人苔半侵”一句表现了什么? A. 隐居地的荒凉与宁静 B. 隐居地的繁华与热闹 C. 隐居地的清新与生机 答案:A
-
诗中“燕子已归知社近”一句中的“社”指的是什么? A. 社会 B. 社区 C. 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答案:C
-
诗中“桃花半破觉春深”一句中的“半破”指的是什么? A. 半开 B. 半谢 C. 半落 答案:A
-
诗中“故岁新年念母心”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母亲的思念 B. 对新年的期待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幽静的自然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王炎的《南斋书怀》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描绘了幽静的自然环境,但王炎的诗更多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