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望夕不见月》
时间: 2025-01-14 01:12: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秋望夕不见月 异时凉月好,常尔惜严更。 此夜浮云恶,胡然溷太清。 心孤王粲牍,案对景山鎗。 海蚌犹能满,城乌更不惊。 裴回循北牖,黯淡倚西楹。 蛩杼逢时急,釭花得闇明。 桂高应自秀,蟾远太无情。 坐想瑶轮转,孤怀怅未平。
白话文翻译:
以往凉爽的月夜多美好,常常珍惜那严寒的更夜。 今晚浮云太多,为何如此混浊天空。 心中孤独如王粲的书牍,案上对着景山的枪。 海中的蚌壳尚能充满,城中的乌鸦更不会惊飞。 徘徊在北窗,黯淡地依靠在西柱。 蛩杼遇到时机急促,灯花在暗中明亮。 桂树高耸自然秀丽,月亮遥远太过无情。 坐着想象那瑶轮转动,孤独的心情仍未平复。
注释:
- 异时:以往,从前。
- 凉月:凉爽的月夜。
- 严更:严寒的更夜。
- 浮云恶:浮云太多,遮蔽月亮。
- 胡然:为何。
- 溷太清:混浊天空。
- 王粲牍:王粲的书牍,指孤独的心情。
- 景山鎗:景山的枪,指案上的物品。
- 海蚌:海中的蚌壳。
- 城乌:城中的乌鸦。
- 裴回:徘徊。
- 北牖:北窗。
- 西楹:西柱。
- 蛩杼:蛩杼,指蛩杼的声音。
- 釭花:灯花。
- 桂高:桂树高耸。
- 蟾远:月亮遥远。
- 瑶轮:指月亮。
- 孤怀:孤独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创作于中秋夜,表达了作者对月不见的遗憾和孤独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中秋夜创作的,当时天空被浮云遮蔽,月亮不见,作者因此感到遗憾和孤独,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不见月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遗憾。诗中“异时凉月好,常尔惜严更”回忆了以往凉爽的月夜,而“此夜浮云恶,胡然溷太清”则描绘了今晚浮云遮月的情景。作者通过对比,突出了今晚的不如意。诗中的“心孤王粲牍,案对景山鎗”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心情,而“桂高应自秀,蟾远太无情”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月亮的思念和对遥远无情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对比手法,成功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异时凉月好,常尔惜严更”:回忆以往凉爽的月夜,常常珍惜那严寒的更夜。
- “此夜浮云恶,胡然溷太清”:今晚浮云太多,为何如此混浊天空。
- “心孤王粲牍,案对景山鎗”:心中孤独如王粲的书牍,案上对着景山的枪。
- “海蚌犹能满,城乌更不惊”:海中的蚌壳尚能充满,城中的乌鸦更不会惊飞。
- “裴回循北牖,黯淡倚西楹”:徘徊在北窗,黯淡地依靠在西柱。
- “蛩杼逢时急,釭花得闇明”:蛩杼遇到时机急促,灯花在暗中明亮。
- “桂高应自秀,蟾远太无情”:桂树高耸自然秀丽,月亮遥远太过无情。
- “坐想瑶轮转,孤怀怅未平”:坐着想象那瑶轮转动,孤独的心情仍未平复。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以往凉爽的月夜和今晚浮云遮月的情景,突出了今晚的不如意。
- 拟人:将月亮拟人化为“蟾远太无情”,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思念和对遥远无情的感慨。
- 意象:通过“桂高”、“蟾远”等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月亮的思念和对遥远无情的感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在中秋夜不见月的遗憾和孤独之情。通过对比、拟人和意象等修辞手法,成功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凉月”:凉爽的月夜,美好的回忆。
- “浮云”:浮云太多,遮蔽月亮,象征不如意。
- “桂高”:桂树高耸,自然秀丽,象征美好。
- “蟾远”:月亮遥远,太过无情,象征遥远和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异时凉月好”中的“异时”指的是什么? A. 以往 B. 现在 C. 未来
- 诗中“此夜浮云恶”中的“恶”指的是什么? A. 美好 B. 不好 C. 普通
- 诗中“心孤王粲牍”中的“王粲牍”指的是什么? A. 书牍 B. 枪 C. 乌鸦
- 诗中“桂高应自秀”中的“桂高”指的是什么? A. 桂树高耸 B. 月亮高悬 C. 乌鸦高飞
答案:
-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宋代文学史》
- 《宋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