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时间: 2025-01-17 09:24:49

关雎后之淑,棫朴君之明。

兔罝尚好德,况及公与卿。

所以彼行苇,敦然遂其生。

谁能弦此歌,为我发古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关雎后之淑,棫朴君之明。兔罝尚好德,况及公与卿。所以彼行苇,敦然遂其生。谁能弦此歌,为我发古声。

白话文翻译:

关雎之后的淑女,棫朴之君的明智。兔罝尚且崇尚美德,何况是公卿呢。因此那行苇,敦厚地顺其自然生长。谁能弹奏这首歌,为我发出古时的声音。

注释:

  • 关雎:《诗经》中的一篇,用以赞美淑女。
  • 棫朴:古代的一种树木,此处比喻君主。
  • 兔罝:古代的一种捕兔工具,此处比喻普通百姓。
  • 行苇:行进中的苇草,比喻顺其自然。
  • 敦然:敦厚、朴实的样子。
  • 弦此歌:弹奏这首歌。

典故解析:

  • 关雎:出自《诗经·周南》,是赞美淑女的诗篇,象征着美德和贞洁。
  • 棫朴: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树木,此处用以比喻君主的明智和朴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宋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时政的关切和对民生的同情。此诗可能是在表达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君主品德的期望。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创作,旨在呼吁君主和公卿们崇尚美德,顺其自然,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关雎淑女和棫朴君主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德和高尚品德的向往。诗中提到兔罝尚好德,强调即使是普通百姓也崇尚美德,更不用说公卿了。行苇的形象则象征着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敦厚的品质使得万物得以自然生长。最后,诗人希望能有人弹奏这首歌,发出古时的声音,这不仅是对古风的怀念,也是对传统美德的呼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对传统美德的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关雎后之淑:引用《诗经》中的关雎,赞美淑女的美德。
  2. 棫朴君之明:用棫朴比喻君主的明智和朴实。
  3. 兔罝尚好德:即使是普通的兔罝也崇尚美德。
  4. 况及公与卿:更何况是公卿这样的高级官员。
  5. 所以彼行苇:因此那行进中的苇草。
  6. 敦然遂其生:敦厚地顺其自然生长。
  7. 谁能弦此歌:谁能弹奏这首歌。
  8. 为我发古声:为我发出古时的声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关雎、棫朴、兔罝等具体事物比喻抽象的美德和明智。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关雎后之淑,棫朴君之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呼吁君主和公卿们崇尚美德,顺其自然,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诗人通过对古风的怀念和对传统美德的呼唤,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意象分析:

  • 关雎:象征淑女的美德。
  • 棫朴:象征君主的明智和朴实。
  • 兔罝:象征普通百姓对美德的崇尚。
  • 行苇:象征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关雎”出自哪部古代文献? A. 《诗经》 B. 《论语》 C. 《孟子》 D. 《庄子》

  2. “棫朴”在诗中比喻什么? A. 淑女 B. 君主 C. 百姓 D. 自然

  3. 诗中的“行苇”象征什么? A. 美德 B. 明智 C. 顺其自然 D. 崇尚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诗经·周南·关雎》:赞美淑女的诗篇,与本诗中的关雎淑女形象相呼应。
  • 《诗经·大雅·棫朴》:可能与本诗中的棫朴君主形象有关。

诗词对比:

  • 与《诗经·周南·关雎》对比,本诗在赞美淑女的同时,更多地强调了君主和公卿的美德。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诗经》:了解关雎和棫朴的详细背景。
  • 《宋诗选》:了解王令的其他诗作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