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时间: 2025-01-04 09:40:01

窗风猎猎举绡衣,睡美叭应枕簟知。

忽有黄鹂深树语,宛如春尽绿阴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窗风猎猎举绡衣,
睡美叭应枕簟知。
忽有黄鹂深树语,
宛如春尽绿阴时。

白话文翻译:

窗外的风轻轻吹动着绡衣,
在梦中我仿佛听见美妙的笛声。
忽然有黄鹂在深树间鸣唱,
就像春天结束时绿荫下的低语。

注释:

  • 猎猎:形容风声或物体轻轻摇动的样子。
  • 绡衣:指一种轻薄的衣服,通常用于形容温暖的季节。
  • 睡美:指在梦中美丽的景象或声音。
  • :笛子或乐器的声音,强调音乐的美妙。
  • 黄鹂:一种鸟,鸣声清脆悦耳。
  • 绿阴:形容树木繁茂,遮蔽阳光的状态,通常与春夏的季节有关。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黄鹂作为春天的象征,常在古诗中出现,代表生机与活力。诗中提到的“春尽”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循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词人。他以词风清新、曲调婉转著称,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和自然风光。他的作品多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和自然景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偶成》创作于周邦彦的晚年,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感知与内心宁静的享受。此诗在生活中体验的即兴创作,反映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偶成》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周邦彦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窗外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宁静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首句“窗风猎猎举绡衣”以生动的意象开启,窗外的微风轻轻拂动着轻薄的衣服,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惬意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睡美叭应枕簟知”的描写,传达出梦中的美好幻想,笛声悠扬,仿佛在与梦境对话,体现了诗人对音乐与梦境的热爱及其带来的愉悦感。

而后“忽有黄鹂深树语”,黄鹂的鸣唱打破了寂静,给人以惊喜,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最后一句“宛如春尽绿阴时”,则在意象上将春天的结束与绿阴的沉静结合,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悠扬的音韵,展现出一种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窗风猎猎举绡衣:窗外的风轻轻地吹动着轻薄的绡衣,传达出一种清新、惬意的感觉。
  2. 睡美叭应枕簟知:梦中似乎听见美妙的笛声,表明梦境的美好与对音乐的向往。
  3. 忽有黄鹂深树语:突然听到黄鹂在深树间鸣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声音。
  4. 宛如春尽绿阴时:像春天结束后绿荫下的低语,带有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暗示生命的轮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鹂的鸣声比作春天的低语,生动形象。
  • 拟人:黄鹂在树中“语”暗示鸟儿如人般交谈,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用词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窗外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自然的热爱。诗中既有宁静的生活细节,也有生机勃勃的春天意象,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窗风:象征自然的轻柔与宁静。
  2. 绡衣:代表轻盈、温暖的生活状态。
  3. 黄鹂: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4. 绿阴:代表自然的庇护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黄鹂”代表什么季节?
    A. 春天
    B. 秋天
    C. 冬天
    D. 夏天

  2. “窗风猎猎举绡衣”中“猎猎”是形容什么的?
    A. 大声
    B. 轻声
    C. 急声
    D. 低声

  3.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宁静与快乐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对比周邦彦的《偶成》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周邦彦的诗通过描写窗外的自然景色,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而李清照则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宋代词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周邦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