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沙溪(黄钟·第二)》

时间: 2024-09-19 21:20:48

贪向津亭拥去车。

不辞泥雨溅罗襦。

泪多脂粉了无余。

酒酽未须令客醉,路长终是少人扶。

早教幽梦到华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沙溪(黄钟·第二)
作者:周邦彦 〔宋代〕

贪向津亭拥去车。
不辞泥雨溅罗襦。
泪多脂粉了无余。
酒酽未须令客醉,
路长终是少人扶。
早教幽梦到华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贪恋着那渡口,急匆匆地赶去,
不怕泥泞和雨水溅湿了我的衣裙。
眼泪和脂粉混在一起,已经没有多少了。
酒香浓郁,别让客人醉倒,
路途漫长,终究是少有人能扶持。
早就教我在梦中去到华胥国。

注释:

  • 津亭:渡口的亭子。
  • 罗襦:轻薄的衣裙,常用以指代女子的衣服。
  • 泪多脂粉:眼泪多了,化妆的脂粉已无余。
  • 酒酽:浓郁的酒。
  • 华胥:传说中美好的地方,象征理想的归宿。

典故解析:

“华胥”出自古代神话,常作为美好理想和梦境的代名词,表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词人,擅长词作,风格细腻,典雅,常与李清照等并称。其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和生活场景,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生活艰辛,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抒发,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周邦彦的《浣沙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面临困境却又不失情感追求的女子形象。诗中“贪向津亭拥去车”一句,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对渡口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急切的情感。接下来的“不辞泥雨溅罗襦”则表现出她对美好愿景的执着,哪怕是泥泞与雨水的侵扰,也无法阻挡她的步伐,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钦佩。

“泪多脂粉了无余”一句,表达了她内心的悲伤与失落,眼泪与脂粉的混合,象征着生活的磨难让她连美丽的外表都难以维持。接下来的“酒酽未须令客醉”,则反映出她对生活的无奈与对他人的考虑,虽然自己内心苦涩,却仍旧不希望他人看到自己的脆弱。

最后一句“早教幽梦到华胥”,则是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华胥国代表了一个理想的彼岸,尽管现实如此艰难,但她依然希望在梦中找到那一片净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贪向津亭拥去车:表达了对渡口的渴望,暗示着人生旅途的匆忙与迫切。
  2. 不辞泥雨溅罗襦:无畏艰难,表现出对理想的坚持。
  3. 泪多脂粉了无余:隐喻内心的痛苦与失落,生活的磨难。
  4. 酒酽未须令客醉:虽然内心苦涩,但仍考虑他人情感。
  5. 路长终是少人扶:感叹人生路途的孤独与无助。
  6. 早教幽梦到华胥: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旅途比作行走,强调艰难与孤独。
  • 拟人:雨水与泥泞仿佛成为阻碍人生的敌人。
  • 对仗:全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了个人情感与理想的深刻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津亭:象征人生的渡口,承载着希望与理想。
  • 罗襦:象征美丽与脆弱,反映出女性的情感与生活状态。
  • :象征悲伤与失落,体现出生活的苦涩。
  • :象征生活的苦乐交织,既有欢愉也有忧伤。
  • 华胥:象征理想中的美好境界,寄托着对未来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泪多脂粉了无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愤怒
    D. 平静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华胥”象征着___

  3. 判断题:诗人对现实生活持乐观态度。(对/错)

答案:

  1. B. 失落
  2. 理想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秦观的《鹊桥仙》

诗词对比:

周邦彦与李清照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周邦彦的词更倾向于对孤独感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关注情感的细腻变化。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周邦彦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