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舟泻石滩,双桨下云端。
浪涌分花落,涛惊溅雪寒。
乱山皆曲向,飞渡怯回看。
千里无诸国,天南自郁盘。
白话文翻译
一只孤舟在石滩上急速行驶,双桨划向云端。
波浪翻滚,花瓣随之飘落,涛声震惊,溅起寒冷的雪水。
四周的山峦都向我倾斜,飞跃的舟船使我不敢回头看。
千里之外没有其他国家,南天之下只有我独自盘旋。
注释
- 孤舟:指一只独自漂流的小船。
- 泻:指急速流动,像水流倾泻而下。
- 石滩:指河流、湖泊边缘的石头堆积的地方。
- 双桨:指船上的两只桨。
- 云端:指高处的云层。
- 浪涌:指波浪翻涌。
- 分花落:形容波浪冲击,使花瓣飘落。
- 涛惊:涛声震惊。
- 溅:水花飞溅。
- 雪寒:白色的水花,形容波浪的寒冷。
- 乱山:指四周的山脉。
- 曲向:向着一个方向弯曲。
- 飞渡:快速渡过,形容舟船的行驶。
- 怯回看:不敢回头看。
- 千里无诸国:形容四周辽阔,没有其他国家的景象。
- 郁盘:形容情感的郁结和盘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徵舆(生卒年不详),字士杰,号秋堂,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作多描写江河湖海,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大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
《下滩》写于诗人游历之际,可能是在一次泛舟旅行中所作。诗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孤独漂泊的感慨,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下滩》是一首描绘孤舟行驶于滩涂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诗的开篇“孤舟泻石滩”,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孤独而又动感的场景,舟行于石滩之上,给人一种紧张而又刺激的感觉。接着用“浪涌分花落”描绘出舟行时波浪翻滚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也暗示了人生的波折与无常。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飞渡怯回看”表现出一种对前方的期待与对后方的犹豫,表现了在追求自由与面对未知之间的矛盾心理。最后,随着“千里无诸国”的描写,诗人将视野放大至辽阔的天地,表达出一种孤独的哲思,仿佛在说,即使四周没有其他国家,南天之下也依然自有我的存在。
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既有对孤独的感慨,也有对自由的追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舟泻石滩:孤独的小船在石滩上快速行驶,给人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
- 双桨下云端:两只桨划动的动作,描绘出舟行的急促,仿佛要飞向高空。
- 浪涌分花落:波浪翻滚,花瓣随之飘落,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 涛惊溅雪寒:涛声震惊,水花飞溅,营造出一种寒冷的气氛。
- 乱山皆曲向:四周的山峦似乎都向着舟船倾斜,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美。
- 飞渡怯回看:快速渡过,却因不安而不敢回头,表现内心的矛盾。
- 千里无诸国:四周辽阔,没有其他国家,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
- 天南自郁盘:南天之下,独自徘徊,表达了内心的郁结与对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波浪与花瓣的关系比作一种生命的流动,形成对比。
- 拟人:将山峦描绘成有情感的存在,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浪涌分花落,涛惊溅雪寒”,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一种孤独的旅行者在自然中寻求自由与内心平静的主题。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舟:象征孤独与漂泊。
- 浪涌:象征生命的动荡与不安。
- 乱山:象征人世的复杂与险阻。
- 千里无诸国:象征广阔的天地与孤独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滩》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宋徵舆
- C. 杜甫
-
诗中的“孤舟”象征什么?
- A. 无助与孤独
- B. 努力与奋斗
- C. 快乐与幸福
-
“千里无诸国”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他国的羡慕
- B. 孤独与无奈
-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描绘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 《江雪》:同样表现了孤独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下滩》与《江雪》
两首诗都表现了孤独的主题,但《下滩》侧重于舟行与自然的动态关系,而《江雪》则更注重于静谧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思考。前者在动中寻求自由,后者在静中感受孤独。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徵舆诗集》
- 《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