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时间: 2025-01-17 09:39:08

脸如花,花不笑。

双脸胜花能笑。

肌似玉,玉非温。

肌温胜玉温。

既相逢,情不重。

何似当初休共。

情既重,却分飞。

争如不见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
作者: 杜安世 〔宋代〕

脸如花,花不笑。
双脸胜花能笑。
肌似玉,玉非温。
肌温胜玉温。
既相逢,情不重。
何似当初休共。
情既重,却分飞。
争如不见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你的脸如花般美丽,却没有花那样的笑容;你的笑容胜过花的娇媚。你的肌肤如玉,然而玉却没有你的温暖;而你的温暖胜过玉的温度。虽然我们相遇,但情感却不如从前那般深厚,不如当初就不相见。现在感情虽然深厚,却已分离。与其如此,不如不再见面。


注释:

  • 脸如花,花不笑:比喻女子的容颜如花般美丽,但却没有花儿的笑容,暗示其内心的忧愁。
  • 双脸胜花能笑:双脸(指两颊)比花儿更加美丽,能展现出笑容。
  • 肌似玉,玉非温:肌肤如同玉石般光滑,但玉石是冷的,没有温度。
  • 情不重:情感没有以前那么深厚。
  • 何似当初休共:不如当初就不相见。
  • 争如不见伊:与其见面却要分离,不如干脆不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安世,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但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词风著称。其作品多描写爱情、人生哲理,具有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时期,个人情感的表达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杜安世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爱情中的苦涩与无奈。


诗歌鉴赏:

《更漏子》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反思的词作。诗中的情感表现出深深的惆怅与无奈,反映了作者对爱情的思考。开篇以“脸如花,花不笑”引入,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内心的忧愁。这种对比手法,不仅突显了女子的外表,更揭示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接下来的“肌似玉,玉非温”则进一步通过对比强调了情感的温度,暗示即便外表光鲜,内心却缺乏温暖。

随着词意的深入,作者感叹相逢后的情感变化,展现出一种无奈的感慨。“既相逢,情不重”,表达了对曾经深厚情感的怀念,而现状却让人感到失落。最后的“争如不见伊”则是对现实的无奈与选择,宁可不见,免得心中苦楚加深。这种情感的渐变与细腻的描写,使整首词充满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读来令人心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脸如花,花不笑”——美丽的面容却带着忧伤。
  2. “双脸胜花能笑”——她的笑容更胜出花儿。
  3. “肌似玉,玉非温”——她的肌肤如玉,但缺乏温度。
  4. “肌温胜玉温”——她的温暖胜过玉的冷冰。
  5. “既相逢,情不重”——相遇后情感没有以前深。
  6. “何似当初休共”——不如当初就不见面。
  7. “情既重,却分飞”——情感虽深,最终却要分离。
  8. “争如不见伊”——与其相见不如不见。

修辞手法:

  • 对比:如“脸如花,花不笑”与“肌似玉,玉非温”,通过对比展现情感的复杂与无奈。
  • 反复:多次提及情感的深重与分离,强调内心的苦楚。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爱情的感悟与无奈,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爱情时的脆弱与无力。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情感的消逝与爱情的苦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丽、娇嫩,常与爱情联系在一起。
  • :象征高贵、冷静,反映出情感的温度与冷淡。
  • :代表幸福和快乐,然而在诗中却带有隐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更漏子》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安世
    • C. 苏轼
  2. 诗中“脸如花,花不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3. “情既重,却分飞”中“重”字的意思是?

    • A. 重量
    • B. 深厚
    • C. 繁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杜安世的《更漏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细腻感受,但杜安世更倾向于展现爱情的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爱情的追忆与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词牌名解释与分析》

以上为《更漏子》的详细解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词的美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