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韦娘》
时间: 2025-01-17 09:58:5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杜韦娘
作者: 杜安世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暮春天气,莺老燕子忙如织。
间嫩叶题诗哨梅小,乍遍水新萍圆碧。
初牡丹谢了,秋千搭起,
垂杨暗锁深深陌。
暖风轻,尽日闲把榆钱乱掷。
恨寂寂。芳容衰减,顿欹玳枕困无力。
为少年狂荡恩情薄,尚未有归来消息。
想当初凤侣鸳俦,唤作平生,更不轻离拆。
倚朱扉,泪眼滴损红绡数尺。
白话文翻译
春末的天气,黄莺和燕子忙碌得像织布一样。
在嫩叶间写诗,听到梅花的轻声细语,
水面上新生的浮萍圆润如碧。
初开的牡丹已经谢了,秋千搭在一旁,
垂柳悄然锁住了深深的小路。
暖风轻拂,整日悠闲地把榆钱乱扔。
我恨这寂寞,芳华逐渐消逝,
倚靠在玳瑁色的枕头上,感到无力困倦。
为了年轻时的狂热情义薄弱,
如今仍未听到他的归来消息。
想当初像凤求凰、鸳鸯双栖,
那时的感情是如此深厚,不曾轻言分离。
我倚靠在朱色的门扉,泪水滴落,
使那红绡布料浸湿了好几尺。
注释
- 莺老:指黄莺的鸣叫声,春末夏初时黄莺的鸣叫声渐渐减少。
- 题诗:在嫩叶间写诗,表现一种文人雅趣。
- 乍遍水新萍圆碧:水面上新生的浮萍,形容景色清新。
- 芳容衰减:指女主角的容貌逐渐衰老。
- 凤侣鸳俦:比喻夫妻或情侣,表达深厚的感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安世是宋代著名诗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受良好教育。他的诗歌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善于描绘春景和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杜韦娘》写于春末初夏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寄托对往昔恋情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社会风气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无奈。
诗歌鉴赏
《杜韦娘》是杜安世的一首抒情诗,整体上以春末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往爱情的惆怅与对时光的感慨。首句以“暮春天气”引入,营造出一个安静而又略显伤感的氛围。接下来的描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春末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在这生机勃勃的背后,隐含着一种失落感。
诗中提到“芳容衰减”和“恩情薄”,暗示着女主角对曾经爱情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诗人通过对美好往昔的回忆,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时间带来的变化与无情。整首诗情感深邃,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初牡丹谢了”、“垂杨暗锁”等,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最后的结尾,诗人以“倚朱扉,泪眼滴损红绡数尺”结束,既是对自身情感的表达,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深情。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示了人们在爱情与时间面前的脆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暮春天气,莺老燕子忙如织: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情景,黄莺和燕子忙碌,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间嫩叶题诗哨梅小,乍遍水新萍圆碧:在嫩叶间写诗,表现出诗人的文人气质,而水面上的浮萍则象征着生机。
- 初牡丹谢了,秋千搭起:牡丹花谢,暗示美好事物的逝去;秋千则是童趣的象征,表现了一种怀旧情绪。
- 垂杨暗锁深深陌:垂柳象征着离别与思念,深深的小路代表着内心深处的孤寂。
- 暖风轻,尽日闲把榆钱乱掷:描绘了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但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
- 恨寂寂。芳容衰减,顿欹玳枕困无力:恨这份寂寞,芳华逐渐消逝,表现出对时光的无奈。
- 为少年狂荡恩情薄,尚未有归来消息: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失落感。
- 想当初凤侣鸳俦,唤作平生,更不轻离拆:回忆当初的深情厚谊,感叹时光的无情。
- 倚朱扉,泪眼滴损红绡数尺:结尾以泪水洒落红绡,表现出极深的情感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莺老燕子忙如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繁忙。
- 拟人:如“暖风轻”,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凤侣鸳俦,唤作平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末的景象,叙述了对往昔爱情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渗透着对青春的怀念,对美好时光的惋惜,体现了人们在面对变迁时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燕子:象征归来与爱情,常与春天相联系。
- 牡丹:象征美丽与短暂,暗示青春的易逝。
- 秋千:童趣与快乐的象征,反映对往昔的怀念。
- 垂杨:象征离别与思念,常用于表达情感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莺老燕子”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人对“芳容衰减”的感受是什么? A. 快乐
B. 无奈
C. 愤怒
D. 忧伤 -
“倚朱扉,泪眼滴损红绡数尺”中的“朱扉”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哀伤
C. 安宁
D. 归属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浣溪沙》
诗词对比
《如梦令》与《杜韦娘》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直接而浓烈,而杜安世的诗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杜安世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