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17 09:36:45

后约无凭。

往事堪惊。

秋蛩永夜绕床鸣。

展转寻思求好梦,还又难成。

愁思若浮云。

消尽重生。

佳人何处独盈盈。

可惜一天无用月,照空为谁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作者:杜安世
后约无凭。往事堪惊。秋蛩永夜绕床鸣。
展转寻思求好梦,还又难成。
愁思若浮云。消尽重生。
佳人何处独盈盈。可惜一天无用月,照空为谁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无奈。回首往昔,似乎没有确实的约定,令人感到惊讶和惋惜。秋天的蟋蟀在漫长的夜晚中持续鸣叫,作者辗转反侧,思索着如何才能梦见美好的事物,然而又难以实现。愁绪如浮云般来去无定,消散又重生。美人却不知身在何处,独自一人,显得更加惆怅。可惜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空无的夜晚,究竟是为谁而明亮呢?

注释:

  • 后约无凭:指过去的约定没有凭据,暗示信任的缺失。
  • 往事堪惊:往事令人感到惊讶,可能是指过去的回忆令人痛苦或意外。
  • 秋蛩:秋天的蟋蟀,象征孤独和寂寞。
  • 展转寻思:辗转反侧,思考。
  • 愁思若浮云:愁思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
  • 佳人何处独盈盈:美人不知身在何方,影子独自摇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安世,字希元,号秋水,宋代诗人。他以词风清丽见长,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宋代,正值一个多事之秋,杜安世可能因个人经历或社会动荡而感慨万千,写下此词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诗歌鉴赏:

《浪淘沙》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展现了杜安世对于爱情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词中反复提到的“愁思”、“佳人”和“明月”三者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孤独而又渴望的情感氛围。开头的“后约无凭”,便点明了主题:对过去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随着秋夜的漫长,蟋蟀的鸣叫成为了作者心情的伴奏,映衬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徘徊。

在“展转寻思求好梦”一句中,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梦想的追寻,然而最终却是“难成”,这不仅仅是对梦境的渴望,更是对现实的无奈。愁思如浮云一般,轻易来去,正是对心中情感的生动描绘。最后“可惜一天无用月,照空为谁明”,则是一种自问和自省,月光虽然明亮,却照不见自己内心所期待的美好,令人倍感失落。

整首词流淌着淡淡的忧伤,字里行间透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失去的痛惜,展现了宋代词人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和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后约无凭:回忆往昔的约定却没有证据,传达出失去的信任。
  • 往事堪惊:对过去的种种感到惊讶与惋惜。
  • 秋蛩永夜绕床鸣:夜晚的蟋蟀鸣叫,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展转寻思求好梦,还又难成:反复思索却难以实现美好的梦境。
  • 愁思若浮云:愁苦的思绪如同浮云,来去无踪。
  • 消尽重生:愁绪不断消散又重新涌现。
  • 佳人何处独盈盈:美人不知身处何地,呈现出孤独的形象。
  • 可惜一天无用月,照空为谁明: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空荡的夜晚,令人思考其存在的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思比作浮云,形象生动。
  • 对仗:如“消尽重生”为对仗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秋蛩的鸣叫似乎在与作者对话,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深刻体验,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细腻与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蛩:象征孤独,暗示作者内心的寂寞与思念。
  • 明月:象征美好与希望,然而在诗中却成了对失落的反思。
  • 浮云:象征愁思的无常,表现出情感的变幻无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后约无凭”是什么意思?
    A. 过去的约定没有证据
    B. 过去的约定很可靠
    C. 过去的约定已经遗忘

  2. 诗中“秋蛩”象征什么?
    A. 友情
    B. 孤独
    C. 快乐

  3. 诗中的明月照耀的是?
    A. 美好的事物
    B. 空虚的夜晚
    C. 现实的希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比较杜安世的《浪淘沙》和李清照的《如梦令》,虽然二者都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情感的渴望,但杜安世的词更显孤独与无奈,而李清照则透出一种坚强与执着。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