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十里塘夜景》

时间: 2025-01-17 09:59:10

物色当秋半,登临更夜阑。

山光倒眠水,水影上摇山。

宿鹭都飞去,渔人独未还。

老夫与明月,分割一清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物色当秋半,登临更夜阑。
山光倒眠水,水影上摇山。
宿鹭都飞去,渔人独未还。
老夫与明月,分割一清湾。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中旬,夜晚更加深沉。
山光倒映在水中,水影摇曳着山影。
栖息的白鹭都已飞走,渔人却还未归来。
我这位老人与明月,分享着这一片清澈的水湾。

注释:

  • 物色:观察、查看的意思。
  • 当秋半:正值秋天的中间。
  • 夜阑:夜晚深沉,指夜晚的尽头。
  • 山光:山的光影,指山的轮廓。
  • 倒眠水:倒映在水面上的意思。
  • 宿鹭:栖息的白鹭。
  • 渔人:捕鱼的人。
  • 老夫:指诗人自己。
  • 明月:指明亮的月亮。
  • 清湾:清澈的水湾。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优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诗中提到的“明月”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相呼应,象征着孤独与清高。古人常以月亮为朋友,表达对自然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孟容,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生于江西,晚号“醉翁”,以清新、自然的风格闻名。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常常带有闲适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代,诗人借助夜景的描绘,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淡泊。面对纷扰的世事,诗人选择在夜晚与明月共处,以此抒发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诗歌鉴赏:

《题十里塘夜景》展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全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图。诗的开篇“物色当秋半,登临更夜阑”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秋天的夜晚,仿佛耳边能听到微风拂过,看到夜色渐深的情景。接下来的“山光倒眠水,水影上摇山”,则通过生动的比喻,表现出山水之间的和谐美。诗中“宿鹭都飞去,渔人独未还”则勾勒出一种宁静的孤独感,宛如诗人独自一人面对自然的沉思,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最后一句“老夫与明月,分割一清湾”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亲切感,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淡泊态度。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物色当秋半:观察周围的景色,正值秋季的中段。
  2. 登临更夜阑:登高望远,夜色愈加深沉。
  3. 山光倒眠水:山的光影倒映在水面上,形成美丽的景象。
  4. 水影上摇山:水波荡漾,山影在水中摇曳,产生一种动感。
  5. 宿鹭都飞去:栖息的白鹭已经飞走。
  6. 渔人独未还:渔人仍然没有归来,显得孤单。
  7. 老夫与明月:我这位老人与明亮的月亮。
  8. 分割一清湾:我们共同享有这片清澈的水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光”比作“水影”,形象而生动。
  • 拟人:水波的摇晃仿佛在和山影对话。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夜自然景色的欣赏,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淡泊。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成熟与丰收,也代表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 :代表着坚韧与稳重,象征着大自然的永恒。
  • :象征着流动的生命与柔和的情感。
  • 明月:象征着孤独与清高,常与诗人情感相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夫”指的是谁? A. 渔人
    B. 诗人
    C. 白鹭

  2.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秋天的感怀
    B. 对战争的思考
    C. 对爱情的描写

  3. “山光倒眠水”中的“山光”是指什么? A. 山的影子
    B. 山的光影
    C. 山的颜色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月夜,但更侧重于人事的思念与忧伤。
  • 李白《静夜思》: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和浓烈。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