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露》

时间: 2024-12-29 19:46:05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汉朝经过二十二位皇帝,所任用的确实不太好。那些像猴子一样沐浴、打扮的人,虽小聪明却计划着强大的权势。犹豫不决,无法果断,因而在狩猎中捉住了君王。白虹贯穿日月,自己也先遭到灾殃。贼臣掌握国权,杀掉皇帝,毁灭了京城。帝国的基业被荡覆,宗庙也被焚烧而损失殆尽。人们纷纷迁移,悲号着向西而行。瞻望洛城的城郭,微子对此感到无比悲伤。

注释

  1. :仅仅,只有。
  2. 廿二世:二十二位皇帝。
  3. 沐猴而冠带:比喻那些外表华丽却内心空虚的人。
  4. 知小而谋强:只知道小聪明,却想谋求强权。
  5. 犹豫:迟疑不决。
  6. 贼臣:指那些篡权的臣子。
  7. 荡覆:摧毁,翻覆。
  8. 宗庙:祖先的庙宇。
  9. 号泣:痛哭,悲号。
  10. 微子:古代贤人,常用来象征忠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是魏国的奠基人,因其文学成就被誉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薤露》写于曹操对汉朝政治腐败的失望和悲愤之际。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时期动荡,权臣横行,国家分裂,社会动乱,曹操感到国家的危机,借此诗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忠臣的哀悼。

诗歌鉴赏

《薤露》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悲剧色彩的诗作,曹操通过对汉朝历代皇帝的回顾,揭示了政治腐败和权臣的无道。诗中通过“沐猴而冠带”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些外表光鲜但实则愚昧无知的人,反映出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与失望。整首诗的情感贯穿着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展示了作者的政治远见与道义担当。

诗中多处用典,犹如“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一联,直接点出权臣篡位的严重后果,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悲痛。最后一句“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更是以微子为象征,表达对忠臣的不屈与悲凉的深切怀念。整首诗言辞激昂,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担忧,展现出曹操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直指汉朝的二十二位皇帝,其所任用的官员并不贤良。

  •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形容那些华而不实的权臣,内心愚钝却妄图权势。

  •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形容当时的统治者犹豫不决,因而导致被捕的结局。

  •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白虹象征不祥之兆,统治者首先承受了灾难。

  •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指篡权的贼臣杀掉皇帝,毁灭了国家。

  •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国家基业被摧毁,祖宗庙宇被焚烧。

  •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人们纷纷向西迁移,痛哭着离去。

  •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望着洛城的城郭,微子为此感到痛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沐猴而冠带”比喻那些外表华丽但内心空虚的人。
  • 对仗:如“杀主灭宇京”与“荡覆帝基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政治黑暗。
  • 象征:微子为忠臣的象征,表达对忠臣的哀悼。

主题思想

该诗主要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和对忠臣的深切怀念,展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忧国忧民情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白虹:象征不祥的预兆。
  2. 沐猴:形容外表华丽却本质愚蠢的人。
  3. 宗庙:象征国家的根基和传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曹操写的《薤露》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国家的骄傲
    B. 对国家的忧虑
    C. 对权臣的赞美
    D. 对历史的无所谓

  2. “沐猴而冠带”这句中的“沐猴”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A. 聪明人
    B. 愚蠢的人
    C. 忍耐的人
    D. 忍辱负重的人

  3. 诗中提到的“微子”象征了什么? A. 忍者
    B. 贼臣
    C. 忠臣
    D. 皇帝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 李白《将进酒》:对人生的豪情与感慨。

诗词对比

  • 曹操《薤露》与杜甫《登高》:两者都反映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曹操的焦虑与杜甫的悲伤有相通之处,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前者更直接,后者更细腻。

参考资料

  • 《三国志》:关于曹操的生平与事迹。
  • 《汉书》:了解汉朝的历史背景与政治情况。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相关诗词的更深入分析与解读。